歸田賦

· 張衡
遊都邑以永久,無明略以佐時;徒臨川以羨魚,俟河清乎未期。感蔡子之慷慨,從唐生以決疑。諒天道之微昧,追漁父以同嬉。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 於是仲春令月,時和氣清。原隰鬱茂,百草滋榮。王雎鼓翼,倉庚哀鳴;交頸頡頏,關關嚶嚶。於焉逍遙,聊以娛情。 爾乃龍吟方澤,虎嘯山丘。仰飛纖繳,俯釣長流。觸矢而斃,貪餌吞鉤。落雲間之逸禽,懸淵沉之魦鰡。 於時曜靈俄景,係以望舒。極般遊之至樂,雖日夕而忘劬。感老氏之遺誡,將迴駕乎蓬廬。彈五絃之妙指,詠周孔之圖書。揮翰墨以奮藻,陳三皇之軌模。苟縱心於物外,安知榮辱之所如?
拼音

譯文

在京都作官時間已長久,沒有高明的謀略去輔佐君王。只在河旁稱讚魚肥味美,想要等到黃河水清還不知是哪年。想到蔡澤的壯志不能如願,要找唐舉去相面來解決疑題。知道天道是微妙不可捉摸,要跟隨漁夫去同樂于山川。丟開那污濁的社會遠遠離去,與世間的雜務長期分離。 正是仲春二月,氣候溫和,天氣晴朗。高原與低地,枝繁葉茂,百草蔥蔥。魚鷹在水面張翼低飛,黃鶯在枝頭婉轉歌唱。河面鴛鴦交頸,空中羣鳥飛翔。鳴聲吱喳,美妙動聽。逍遙在這原野的春光之中,令我心情歡暢。 於是我就在大澤旁龍鳴般歌唱,在山丘上虎嘯般吟詩。向雲間的射去箭矢,往河裏撒下釣絲;飛鳥被射中斃命,魚兒因貪吃上鉤,天空落下了鴻雁,水中釣起了魦鰡。 不多時夕陽西下,皓月升空。嬉遊已經極樂,即使到了日暮時分也不覺得勞累。想到老子的遺訓,就該駕車回草廬。彈奏五絃琴意趣美妙,誦讀聖賢書滋味無窮。提筆寫成精美的文章,述說那古代聖王的懿範。姑且放任自己的心神於世俗之外,哪管榮辱得失歸於何處?

注釋

都邑:指東漢京都洛陽。 永久:久滯畱於(京都)。永,長;久,滯。 無明略以佐時:(自己)沒有高明的謀略去輔佐君王。明略,明智的謀略。 徒臨川以羨魚:《淮南子·説林訓》曰:「臨川流而羨魚,不如歸家織網。」用詞典表明自己空有佐時的願望。徒,空,徒然;羨,願。 俟河清乎未期:等待政治清明未可預期。俟,等待;河清,黃河水清,古人認爲這是政治清明的標志。 蔡子:指戰國時燕人蔡澤。《史記·卷七九》有傳。 慷慨:壯士不得志於心。 唐生:即唐舉,戰國時梁人。 決疑:請人看相以絶對前途命運的疑惑。蔡澤遊學諸侯,未發迹時,曾請唐舉看相,後入秦,代范睢爲秦相。 諒:确實。 微昧:幽隱。 漁父:宋洪興祖《楚辭補注》引王逸《漁父章句序》:「漁父避世隱身,釣魚江濱,欣然而樂。」 追漁父以同嬉:自己將於漁父通於川澤。嬉,樂。 超埃塵:即遊於塵埃之外。塵埃,比喩紛濁的事務;遐逝:遠去。 長辭:永別。由於政治昏亂,世路艱難,自己與時代不合,産生了歸田隱居的念頭。 仲春令月:春季的第二箇月,即農歷二月。令月,美好的月份。 原:寛闊平坦之地。 隰(xí):低濕之地。 鬱茂:草木繁盛。 王雎:鳥名,即雎鳩。 倉庚:通「鶬鶊(cānggēng)」,鳥名,即黃鸝。 頡頏(xiéháng):鳥飛上下貌。 於焉:於是乎。 逍遙:安閑自得。 爾乃:於是。 方澤:大澤。 「爾乃龍吟方澤,虎嘯山丘」句:自己從容吟嘯於山澤間,類乎龍虎。 纖繳(zhuó):代指箭。纖,細;繳,射鳥時繫在箭上的絲繩。 逸禽:雲間高飛的鳥。 魦鰡(shāliú):一種小魚,常伏在水底沙上。 曜靈:日。 俄:斜。 景:同「影」。 繫:繼。 望舒:神話傳説中爲月亮駕車的仙人,這裏代指月亮。 般(pán)遊:遊樂。 般:樂。 雖:雖然。 劬:勞苦。 感老氏之遺誡:指《老子》十二章:「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 五弦:五弦琴。 指:通「旨」。 周孔之圖書:周公、孔子著述的典籍。此句寫其讀書自娛。 揮翰墨以奮藻:提筆寫出精美的文章。翰,毛筆;藻,辭藻。 陳:陳述。 軌模:法則。 「苟縱心於物外,安知榮辱之所如」句:自己縱情物外,脫略形迹,不在乎榮辱得失所帶來的結果。如,往,到。

《歸田賦》是東漢辭賦家張平子的代表作之一。它形象地描繪了田園山林那種和諧歡快、神和氣清的景色,反映了作者暢遊山林,悠閒自得的心情,又頗含自戒之意,表達了作者道家思想的超脫精神。《歸田賦》文句平淡清麗、結構短小靈活,開了駢賦的先河,是千百年來爲人們所傳誦的優秀篇章。是一篇短小明暢的抒情小賦,有着獨特的藝術風格,它一洗漢大賦鋪採縟文、繁重凝滯、虛誇堆砌的規矩,轉爲文句平淡清麗、結構短小靈活的風格,語言自然清新,洗練優美,感情真摯,情景交融,是難得的賦作佳篇。

賞析

這篇賦雖然很短,但卻凝聚了平子仕宦一生的感慨與情志,《文選》將它納入「志類是非常科學的。全文共二百十一字,可分爲四層。 第一層寫自己功業難就,決心抽身退隱。所謂「感蔡子之慷慨,從唐生以決疑」,是用《史記》蔡澤與唐舉之典。蔡澤當年不遇於時,曾讓唐舉爲他相面決疑。作者用此典意在以蔡澤自比,但通過卜相決疑後,他決心歸隱,去追隨像楚辭中所寫的漁父,過那種與世無爭的生活。我們可以體會出作者在這一層中所表達的感情是相當悲憤的,雖然語似曠達,但在曠達中掩蓋不住他對江河日下的東漢末世的失望。他感慨自己再也遇不到黃河爲之澄清的太平盛世了;自己雖有蔡澤那樣的滿腹經綸,卻再也沒有他那樣建功立業的機遇了。他衹好嚮著人間社會,慨嘆一聲,悄然而去。 第二層寫自己歸田後的欣喜心情。感情的曲綫由低沉轉嚮高昂。心情也從抑鬱轉向開朗。天氣是那樣的晴朗,百草是那樣的豐茂,鳥兒是那樣的歡躍。面對著這美好的大自然,他似乎眞的要忘掉世事的一切煩惱,「超埃塵以遐逝,與世事乎長辭」了。 第三層又頓作轉折。感情的曲綫又跌了深淵之中。作者在寫漁獵時,幷沒有寫其中的樂趣,而是大發了一頓「雲間之逸禽」如何「觸矢而斃」,「淵沉之魦鰡」如何「貪餌吞鈎」,這明明是語此而意彼,藉以大發世事之險惡,官場之傾軋的感慨。話雖很短,但這裏面顯繫包含了作者一生宦海浮沉的種種悲憤與心酸。 最後一段是眞正的曠達語。所謂「老氏之遺誡」,乃指老子所云:「馳騁田獵,令人心發狂。」意即應節制田獵,加強人生的自我修養。於是他徜徉徘徊於舜所制作的美妙的五弦音樂和周公孔子所遺傳下的深奧的典籍之中,幷奮發著述,闡明聖則。最終他以老莊的哲學——遊於物外,意即寓意於物而不畱意於物,輕外物而自重的哲學來武裝自己,於是達到了齊榮辱、忘得失的境界,心安理得地生活下去了。感情的曲綫在這一層中又轉嚮開朗昂揚,全篇也就在這曠達超脫的調子中戛然收束。 總觀全篇,可以看出這确實是一篇言「志」之賦。其「志」就是對宦海浮沉、仕途坎坷的深沉悲哀,就是對人生怎樣擺脫這種悲哀的深刻反省。而這種「志」又是他一生的總結,所以不但思想深刻,而且感情凝聚得也相當深厚和眞實。話雖不多,但句句發自內心,且句句閃現著他生活遭遇的折光。而借景抒情的表現手法,和不斷跳躍變化的感情曲綫,更增加了表情的生動性和內心世界的豐富性。這一切都使這篇小品化的抒情小賦在言志抒情時獲得了眞實性和箇性化的永恆價値。 《歸田賦》的藝術表現形式和語言運用,也同他所展現的內容相稱。作者一反《思玄賦》等作品中的藝術表現習慣,此賦篇幅短小,語言清新自然,與作品所展現的環境、心情渾然一體。 文中多用典故是此賦的一大特色,如「徒臨川以羨魚,俟河清乎未期」,分別引用《淮南子·説林訓》和《左傳·襄公八年》的典故:「感蔡子之慷慨,從唐生以決疑」,事見《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追漁父以同嬉,超埃塵以遐逝」,也是從《楚辭·漁父》中「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及「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塵埃乎」化來的。張衡充分利用了歷史典故詞句短小、內涵量大的優點,於文辭之外又平添了更加豐富的內容,因而《歸田賦》幷未因爲篇制短小而顯乾癟。同時,《歸田賦》所選用的多是爲人們所熟悉的典故,幷不晦澀難懂。所以這篇小賦以其雅致精煉、平易清新的語句,包容了內涵豐富的史實,幷賦之以新意。 此外,《歸田賦》還用了一些疊韻、重複、雙關等修辭方法,如「關關嚶嚶」、「交頸頡頏」,形象地描繪了田園山林那種和諧歡快、神和氣清的景色;而「仰飛纖繳,俯釣長流。觸矢而斃,貪餌吞鈎」,旣反映了作者暢遊山林,悠閑自得的心情,又頗含自戒之意。
張衡

張衡

東漢南陽西鄂人,字平子。少善屬文,通《五經》,貫六藝,尤致思於天文、陰陽、歷算。安帝時徵拜郎中,遷太史令。順帝初,復爲太史令。後遷侍中。永和初,出爲河間相,整法令,有政績。徵拜尚書卒。創制世界最早以水力轉動之渾天儀,並於陽嘉元年製造測定地震之候風地動儀。所著《靈憲》,力圖解答天地起源演化,又用距離變化解釋行星運行遲疾。又於中國歷史上首次正確解釋月蝕原因,指出月光爲日光之反照。和帝永元間作《東京賦》、《西京賦》,後又有《應間賦》、《思玄賦》等。有輯本《張河間集》。 ► 17篇诗文

張衡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