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驅樂歌

月明光光星欲墮,欲來不來早語我。
拼音

注釋

墮:墜落。 語:交談,告訴,告知。

賞析

《地驅樂歌》與《地驅歌樂辭》不同,別爲一曲。《樂府詩集》亦收入橫吹曲辭粱鼓角橫吹曲。橫吹曲原來是軍樂,主要以鼓角爲樂器,故又稱鼓角橫吹曲。相傳漢橫吹曲始由張騫從西域傳入,李延年據西域胡樂更造新聲二十八曲。漢魏以來流傳的有《隴頭》、《關山月》等十八曲,但歌辭無存。又有樑鼓角橫吹曲二十餘曲、六十餘首,是十六國及北朝前期北方樂歌流傳至南朝者。其中部分歌辭應是胡語,後譯成漢語,這些作品反映社會生活較廣闊,風格粗獷。後世文人亦時有擬作。 《地驅樂歌》這首詩爲斥責情郎爽約的北朝民歌。首句“月明光光星欲墮”寫景,暗示其佇立等待已久,情意之深。然而當情郎久久不來時,她不是自怨自艾、悲感傷心,而是快人快語:“欲來不來早語我”到底想來不來赴約,爲什麼不早點告訴我,(讓我在這裏苦苦等待)。短短一句話就生動地描繪出北朝姑娘爽快直率的性格特點。 關於愛情與婚姻的歌,是北朝民歌中數量最多的一類。但與吳歌、西曲相比,因爲有了對照,更容易顯出差別來。北方民族保存着較多的原始風俗,在兩性關係上,遠沒有漢族那樣複雜的禮數。在他們看來,男歡女愛,男婚女嫁,原是很簡單的事情,沒有什麼需要羞羞答答、扭扭捏捏的地方。“天生男女共一處,願得兩個成翁嫗” (《捉搦歌》),這是對婚姻之事最簡單直截的看法,爽快無比。這首《地驅樂歌》詠唱幽會,情人不至,卻毫無哀傷,只是簡截地指斥對方,同南方民歌中的情調大不一樣。還有那些女子埋怨家中不讓她們及早出嫁的歌,更是以口道心,毫無遮掩。像“門前一株棗,歲歲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孫兒抱?”(《折楊柳枝歌》),前二句起興,意思說歲歲年年,樹不見老而人易老,下面不說自己,卻利用老人喜愛孫輩的心理打動對方,寫得真淳而有趣。有的甚至唱道:“老女不嫁,蹋地呼天!”(《地驅樂歌》)這樣的潑辣簡直是南方人想都不敢想的。總之,這些表現愛情與婚姻的民歌,都直接表現了熱烈的生命衝動。不過,在北方情歌中,個別也有婉媚的風格,可能是受了南方民歌的影響,如:“腹中愁不樂,願作郎馬鞭。出入擐郎臂,蹀坐郎膝邊。”(《折楊柳歌辭》)。 將北朝民歌與南朝民歌相比較,可以概括如下:在感情表現上,北朝民歌以直率粗獷爲特徵,少有南方民歌那種婉轉纏綿的情調;在語言風格上,北朝民歌以質樸剛健、富有力感見長,沒有南方民歌那樣華美的文辭、精緻的手法,更不用雙關隱語的技巧;在詩歌形式上,也以五言四句體式佔優勢,約爲百分之六十,其餘多爲整齊的七言、四言詩,而雜言體較少。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無。

繙譯

明月皎潔光芒亮,星星倣彿要墜落,要來就來別拖延,早點告訴我一聲。

賞析

這首詩雖然簡短,卻有一種質樸而生動的場景感。“月明光光”描繪出明亮的月光,營造出一種靜謐的氛圍。“星欲墮”則增添了一種動態感和畫麪感。而最後兩句“欲來不來早語我”,有一種急切等待的情緒蘊含其中,表意直白,風格明快,給人畱下清晰的印象。

無名氏

南北朝佚名作者的統稱。 ► 4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