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合集
譯文
登臨高高的樓閣,那橫七豎八的山巒、空曠的原野像是籠罩在煙霧之中,透出一點微弱的光亮,很稀薄。微光稀薄,烏鴉飛回巢穴以後,黑夜裏聽到傳來的軍中號角。
香火就要熄滅,酒也所剩無幾,這光景令人內心好不悲苦悽切。嚴酷蕭瑟的秋風,催逼、加快了梧桐的飄落。梧桐落,就是那種不願見到的、一片衰敗的景色,它是那麼叫人感到孤獨、冷落。
注釋
憶秦娥:詞牌名。此調始見《唐宋諸賢絕妙詞選》所錄李白詞《憶秦娥·簫聲咽》。雙調,四十六字,上下闋各三仄韻,一疊韻,用韻以入聲部爲宜。
亂:在這裏是無序的意思。
平野:空曠的原野。
煙光薄:煙霧淡而薄。
棲鴉:指在樹上棲息築巢的烏鴉。北宋·蘇軾《祈雪霧豬泉出城馬上作贈舒堯文》詩:“朝隨白雲去,暮與棲鴉歸”。
聞:楊金本《草堂詩餘》作“殘”,《花草粹編》作“吹”。
角:畫角。形如竹筒,本細末大,以竹木或皮革製成,外施彩繪,故稱。發聲哀厲高亢,古時軍中多用以警昏曉。
斷香殘酒:指薰香裏的香燒盡了,杯里的酒喝完了。
情懷:《花草粹編》作“襟懷”。
西風:《全芳備祖》原缺此二字,據《花草粹編》編補。即秋風。此處喻指金兵每當秋高馬肥之時,便對南宋發動南擾、東進之攻勢,而作爲“亡人”之象徵的“梧桐落”,正是在“西風“催”遏的背景之下。
催襯:通“催趁”,宋時日常用語,義猶催趕、催促。另說,“襯”,施捨,引申爲幫助。
梧桐落:在古典詩詞中,桐死、桐落既可指妻妾的喪亡,亦可指喪夫。
“西風催襯梧桐落”句:秋風勁吹,幫助即將凋落的梧桐葉更快飄落了。
又:楊金本《草堂詩餘》作“天”。
還:回,歸到。另說,當“已經”講。
秋色:《花草粹編》作“愁也”。
還(huán):仍然。另說,當“更”講。
序
此詞是一首借景抒情之作。上闋作者立筆高閣之外,描寫作者登樓所見所聞,並將所思之情打入其中;下闋作者轉筆高閣之內,描寫作者登樓所思所感,並將所見之景繪入其中。全詞兩闋均不脫出寫情繪景,寓情於景,情景交加的詩詞三昧,寫得極爲高妙,體現了作者的藝術才華。
賞析
此詞寫作者登閣眺望及孤寂之感。心與物融,情與景合。兩個“又還”,加重了淒涼哀鬱的色彩,加深了主題的表達。
詞開始創造了一個視野廣闊的莽莽蒼蒼的世界。上闋起句“臨高閣”,點明詞人是在高高的樓閣之上。她獨佇高閣,憑欄遠眺,撲入眼簾的是“亂山平野煙光薄”的景象:起伏相疊的羣山,平坦廣闊的原野,籠罩着一層薄薄的煙霧,煙霧之中又滲透着落日的最後一縷餘輝。疊句“煙光薄”加強了對這種荒涼、蕭瑟景色的渲染,造成了使人感到淒涼、壓抑的氣氛,進而烘托出作者的心境。
“棲鴉歸後,暮天聞角。”是作者的所見所聞。烏鴉是被人們厭惡的鳥類。它的叫聲總使人感到“悽悽慘慘”,尤其在蕭條荒涼的秋日黃昏,那叫聲會顯得更加陰森、悽苦。鴉聲消逝,遠處又隱隱傳來了軍營中的陣陣角聲。這悽苦的鴉聲,悲壯的角聲,加倍地渲染出自然景色的悽曠、悲涼,給人以無限空曠的感受,意境開闊而悲涼。這景物的描寫中,融注着作者當時的無限憂傷。
下闋起句,作者寫了在這種景色中自己抑鬱孤寂的心情。“斷香殘酒情懷惡”,全詞只有這一句直接寫“情懷”,但它卻是貫穿和籠罩全篇的感情,一切都與此密切相關。“亂山平野煙光薄”的景色,使詞人倍感“情懷惡”,而“情懷惡”更增添了秋日黃昏的蕭索冷落。“斷香殘酒”四字,暗示出詞人對往日生活的深切懷戀。在那溫馨的往日,詞人曾燃香品酩,也曾“沉醉不知歸路”。而此時卻香已斷,酒亦殘,歷歷舊事皆杳然,詞人的心情是難以言喻的。一個“惡”字,道出了詞人的不盡苦衷。
“西風催襯梧桐落。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那陣陣秋風,無情地吹落了梧桐枯黃而碩大的葉子,風聲、落葉聲使詞人的心情更加沉重,更加憂傷了。疊句“梧桐落”,進一步強調出落葉在詞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響。片片落葉,像無邊的愁一樣打落在她的心上;陣陣風聲,像鋒利的鋼針扎入她受傷後孱弱的心靈。數不盡的辛酸,一下子都涌上了心頭。作者寫到這裏,已把感情推向高峯,接着全詞驟然從“又還秋色”的有聲,轉入了“又還寂寞”的寂靜之中。這“靜”絕非是田園牧歌式的寧靜,而是詞人內心在流淚的孤寂。“又還秋色,又還寂寞”,說明詞人對秋色帶來的寂寞的一種厭惡和畏懼的心理。自己不甘因秋色而寂寞,無限婉惜逝去的夏日的溫暖與熱鬧,同時也似乎表明她的寂寞心情。長期積鬱的孤獨之感,那種種複雜難言的心情,都通過淡淡的八個字,含蓄、深沉地表現了出來。
這首詞的結句,是全詞境界的概括和昇華。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又還秋色,又還寂寞”是對詞人所處的環境,所見的景物以及全部心境真實、準確而又深刻的概括,景是眼前之“真景物”,情是心中之“真感情”,同時情和景又互相融合,情融注於景,景襯托出情,使全詞意境蘊涵深廣。
細繹全詞,畫面是那樣慘淡、蕭颯,情感又是那樣凝重、沉痛,與作者早期那些抒寫相思之情的哀婉卻不失明麗的詞作有着不同的韻味,因而視之爲後期的作品,或許並無武斷之嫌。

李清照
李清照,山東省濟南章丘人,號易安居士。宋代女詞人,婉約詞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早期生活優裕,與夫趙明誠共同致力於書畫金石的蒐集整理。金兵入據中原時,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詞,前期多寫其悠閒生活,後期多悲嘆身世,情調感傷。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闢途徑,語言清麗。論詞強調協律,崇尚典雅,提出詞“別是一家”之說,反對以作詩文之法作詞。能詩,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時詠史,情辭慷慨,與其詞風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詞》,已散佚。後人有《漱玉詞》輯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 10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