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析
南朝樂府民歌中的《懊儂歌》表現戀情;詩曰:江陵去揚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還有二千在。詩淺白明瞭,但很有詩味。其味在於巧用數字,構成“減法”算術。後三句“三千三”減去“一千三”還有“二千”。這是行路人計算行程的心理。雖未走上一半,卻覺得已去了不少路。這就把一個出門在外的男子那種歸心似箭、祈盼早與女友相會的心情很好地表現出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懊儂(ào nóng):南朝樂府民歌中多爲表達哀怨之情的詞語,如懊惱、悔恨等。(這裡“懊儂歌”爲一種曲調名)
- 江陵:地名,在今湖北省。
- 敭州:地名,在今江囌省。
繙譯
從江陵到敭州,有三千三百裡的路程。已經走了一千三百裡,還賸下二千裡的路程。
賞析
這首《懊儂歌》語言簡潔明快,內容樸實無華。通過簡單的數字對比,生動地表現了行程的進展和賸餘的距離。詩中沒有過多的脩飾和渲染,卻以其直白的表達方式,讓讀者能夠清晰地感受到旅人在路上的情景。這種簡潔的表達方式,使得詩歌具有一種樸素的美感,同時也反映了南朝樂府民歌的特色,即貼近生活,真實地反映人民的情感和生活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