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園即事寄舍弟紞
寓目一蕭散,銷憂冀俄頃。
青草肅澄陂,白雲移翠嶺。
後沔通河渭,前山包鄢郢。
鬆含風裏聲,花對池中影。
地多齊后㿉,人帶荊州癭。
徒思赤筆書,詎有丹砂井。
心悲常欲絕,髮亂不能整。
青簟日何長,閒門晝方靜。
頹思茅檐下,彌傷好風景。
拼音
注釋
王紞(dǎn):王維最小的弟弟,曾任祠部員外郎、司勳郎中(《郎官石柱題名》),大曆十二年四月以前官太常少卿,後坐依附元載貶官(見(舊唐書·代宗紀》)。詩題下底本注云:“次荊州時作。”按:宋蜀本、靜嘉堂本、元刊劉須溪校本等俱無此五字,今刪去。
寓目:過目、看一下。
一:一時、忽然。
蕭散:蕭灑閒散。
肅:靜。
陂:全詩校:“一作波。”
“後沔通河渭”句:疑作者時居輞川,輞水入灞水,灞水入渭水,渭水入黃河,故云。沔,一作“浦”。
前山:當指秦嶺。鄢:楚別都,在今湖北宜城西南。郢:楚郢都,在今湖北江陵西北。
齊后㿉:《晏子春秋·內篇·諫上》:“(齊)景公疥且瘧,期年不已。”齊后,齊君。㿉,一作“瘧”。
荊州癭(yǐng):《晉書·杜預傳》載,預拜鎮南大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率衆伐吳,“吳人知預病癭(生在脖子上的囊狀瘤子),憚其智計,以瓠系狗頸示之。每大樹以癭,輒斫使白,題曰‘杜預頸’。”
赤筆書:指仙書符篆之類。
丹砂井:《抱朴子·內篇·仙藥》載,臨沅廖氏宅,人居之皆壽考,而不知何故,“疑其井水殊赤,乃試掘井左右,得古人埋丹砂數十斛,去井數尺。此丹砂汁因泉漸入井,是以飲其水而得壽。”
簟(diàn):竹蓆。此句用江淹《別賦》“夏簟清兮晝不暮”之意。
序
林園估計就是山林田園的意思。即事就是以眼前的事物爲題材寫詩,經常在題目中出現。這首詩就是說看到眼前的景色寫詩寄託給弟弟王紞的意思。
首句說作者看到眼前的自然景色,希望能很快把自己的憂愁散去。下面三句寫景,既有比較開闊,又有近前的,而且有動有靜,視覺聽覺都被調動。齊后㿉指瘧疾,因爲齊景公曾長期患瘧疾。荊州癭指古代流行於荊州一帶的頸生囊狀贅生物的疾病。這句可能是詩人寫自己所處的環境也可能是寫弟弟王紞的,估計後者可能性大一些。趙殿成箋註:“赤筆書,當作仙書、符篆之解。”這句的意思是說自己想要求仙訪道吧,但是沒有“丹砂井”,應該是這個意思。青簟指的是青色的竹蓆,這句是說自己的孤單吧。
如果認爲是弟弟不在身邊,因此孤獨寂寞看到好風景仍然傷心,肯定說得過去。但是看到有一種說法是有點悼念亡妻的意思,那句“地多齊後㿉”就是暗示妻子死因是疾病。如果這樣的話,那句赤筆書也說不定是相見妻子的鬼魂什麼的。總之,這首詩表達的是孤單悲傷的心情。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寓目:過目,觀看。
- 蕭散:形容舉止、神情自然,不拘束。
- 俄頃:片刻,一會兒。
- 鄢郢(yān yǐng):春秋戰國時楚都。
- 㿉(nüè):瘡。
- 癭(yǐng):中醫指多因鬱怒憂思過度,氣鬱痰凝血瘀結於頸部,或生活在山區與水中缺碘有關的病。
翻譯
目光所及一片瀟灑疏散,期望能在片刻間消除憂愁。青青的野草使清澈的池塘更顯肅穆,白雲移動到了翠綠的山嶺之上。後面的沔水與河渭相通,前面的山巒包含着鄢郢。松樹包含着風裏的聲音,花朵對着池塘中的影子。這地方多有齊後那樣的瘡,人們帶着荊州地區那樣的癭病。白白地想着用紅筆書寫,哪有能煉丹的丹砂井。心中悲傷常常要達到絕望,頭髮亂了也不能整理。青竹蓆的白天怎麼這麼長,安靜的閒門白天才如此安靜。在茅草屋檐下陷入頹廢的思緒,更加傷感這美好的風景。
賞析
這首詩營造出一種寧靜而略帶憂傷的氛圍。詩人通過對自然景色的描寫,如青草、白雲、松樹、花朵等,展現出一種清幽之美。但同時又透露出心中的悲愁,如「心悲常欲絕」等,與周圍的寧靜景色形成對比。詩中還提到一些地方特色和人們的病症,增加了現實感。整體上,這首詩情景交融,表達了詩人複雜的情感和對人生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