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張器之北上

眯眼風沙去路迷,又攜書劍過山西。 片心耿耿摧尤壯,六翮翩翩養復齊。 千里會看黃鵠舉,一枝休嘆綵鸞棲。 丈夫自有乘車日,司馬橋名不浪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眯眼:因風沙而眼睛半閉。
  • 風沙:風和被風捲起的沙土。
  • 書劍:書指書籍,劍指武器,常用來象徵文武雙全。
  • 山西:指太行山以西的地區,即今山西省一帶。
  • 片心:形容心志堅定。
  • 耿耿:形容心中不安,焦慮。
  • :挫敗,打擊。
  • 尤壯:更加堅強。
  • 六翮:指鳥的翅膀,比喻人的才能或力量。
  • 翩翩:形容飛翔的樣子,也形容風度或文采的美好。
  • 養復齊:養指修養,復齊指恢復到最佳狀態。
  • 黃鵠:傳說中的大鳥,比喻有遠大志向的人。
  • 一枝:比喻低微的職位或暫時的居所。
  • 綵鸞:傳說中的神鳥,比喻美好的居所或職位。
  • 乘車:比喻得到重用或高升。
  • 司馬橋:可能指某個具體的地點,也可能是比喻性的說法。
  • 浪題:隨意題寫,這裏指隨意提及或誇大其詞。

翻譯

風沙中眯着眼,前路迷茫,又要帶着書和劍穿過山西。 儘管心志堅定,卻也焦慮不安,即使遭受挫折,依然更加堅強。 像鳥兒展翅飛翔,修養之後恢復到最佳狀態。 千里之外,期待着像黃鵠一樣高飛,不要因爲暫居一枝而嘆息。 大丈夫終有得到重用的一天,不要輕率提及司馬橋的名字。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帶着書劍,面對風沙迷茫的前路,依然心志堅定,期待着未來的高飛。詩中運用了黃鵠、綵鸞等神話中的鳥類,以及乘車、司馬橋等象徵性的意象,表達了詩人對於未來的美好期待和對於現狀的不滿。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堅韌不拔的精神風貌。

段成己

金稷山人,字誠之,號菊軒。段克己弟。哀宗正大間進士,授宜陽主簿。入元不仕。 ► 26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