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家弟誠之詩社燕之作

人皆笑我我忘機,我愛青山直得歸。 肯學班超謀肉食,更憐京兆泣牛衣。 心非理義烏能悅,道勝紛華是故肥。 獨坐鉤簾心語口,回頭四十五年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忘機:忘卻計較或巧詐之心,指自甘恬淡與世無爭。
  • 班超:東漢時期著名將領,以投筆從戎著稱。
  • 肉食:指高官厚祿,這裏用班超的典故,意指追求功名利祿。
  • 京兆:指漢代京兆尹張敞,他曾爲妻子畫眉,後因被彈劾而哭泣。
  • 牛衣:給牛禦寒的披蓋物,比喻貧寒。
  • 理義:道理和正義。
  • 烏能悅:怎能感到快樂。
  • 道勝:道德修養勝過他人。
  • 紛華:繁華富貴。
  • 是故肥:因此而心寬體胖。
  • 鉤簾:掛起簾子。
  • 心語口:心中所想,口中說出。
  • 四十五年非:指回顧過去的四十五年的種種不是。

翻譯

人們都笑我忘卻機巧,我卻愛着青山只想歸隱。 不願學班超那樣謀求高官厚祿,更同情京兆尹張敞哭泣於貧寒。 心中若無理義怎能感到快樂,道德修養勝過繁華富貴,因此心寬體胖。 獨自坐着,掛起簾子,心中所想口中說出,回首過去的四十五年的種種不是。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世俗的淡泊和對自然山水的嚮往。詩中,「忘機」與「愛青山」形成鮮明對比,突顯了詩人超脫塵世的心態。通過班超和張敞的典故,詩人進一步闡明瞭自己不慕名利、同情貧寒的情懷。後兩句則強調了內心的道德修養和對繁華富貴的超越,體現了詩人追求精神富足的生活態度。最後,詩人以獨坐鉤簾、反思過往的情景,表達了對人生經歷的深刻思考和自我反省。

段克己

克己,字復之,河東人,世居絳之稷山。幼時與弟成己並以才名,禮部尚書趙秉文識之,目之曰「二妙」,大書「雙飛」二字名其裏。金末以進士貢。北渡後,與成己避地龍門山中,餘廿年而卒,人稱爲遁庵先生。泰定間,孫吏部侍郎輔合克己、成己遺文爲《二妙集》,刻之家塾。臨川吳澄爲之序曰:河東二段先生,心廣而識超,氣盛而才雄。其詩如:「冤血流未盡,白骨如山丘。」「四海疲攻戰,何當洗甲兵。」蓋陶之達,杜之憂,兼而有之者也。 ► 1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