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寒食:中國傳統節日,在清明節前一天,有禁火寒食、祭掃墳墓的習俗。
- 拜掃:指祭掃墳墓。
- 盤桓:徘徊,逗留。
- 南城:指元大都(今北京)的南城區域。
- 親友家:親戚朋友的家庭。
- 書:記錄,記載。
- 聞見:所聽到的和所看到的。
- 俚歌:民間歌謠,這裏指作者根據所見所聞創作的詩歌。
- 故都:指元大都,即元朝的首都。
- 廢殘城:廢棄破敗的城牆。
- 天曆:元朝的年號之一,這裏泛指元朝時期。
- 人家:家庭,居民。
- 學避兵:學會躲避戰亂。
- 街衢:街道。
- 柵門:設置在街道入口的柵欄門,用於防禦。
- 全毀:完全毀壞。
- 塹填平:壕溝被填平。
翻譯
在寒食節祭掃時,我在南城的親友家中徘徊,記錄下了所見所聞,創作了十首民間歌謠。
曾經的首都只剩下廢棄破敗的城牆,元朝時期的人們學會了躲避戰亂。 如今街道依舊,但那些用於防禦的柵欄門已完全毀壞,壕溝也被填平了。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比元朝時期的戰亂與現今的和平,反映了時代的變遷。詩中「廢殘城」與「街衢卻依舊」形成鮮明對比,展現了歷史的滄桑與城市的堅韌。同時,「柵門全毀塹填平」也暗示了社會秩序的恢復與和平的到來。通過這些細節的描寫,詩人表達了對和平生活的珍視和對過去戰亂的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