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郭隗臺:指郭隗的墓地,郭隗是戰國時期燕國的名士。
- 碑銘:刻在石碑上的文字,用以紀念或記載某人或某事。
- 宰樹:指墓地中的樹木,通常由墓主或其後人栽種。
- 雊雉:雉雞的叫聲,這裏指雉雞。
- 寒食:中國傳統節日,在清明節前一天,有禁火冷食的習俗。
- 哺烏:指烏鴉哺育幼鳥。
- 霜露:比喻歲月的流逝和人生的無常。
- 擊築:古代的一種樂器,這裏指演奏築樂。
- 酬歌:應和着歌聲。
翻譯
城外的雲彩連綿不斷,郭隗的墓臺就在那裏,草堂孤獨地依傍着墳墓開放。石碑上的銘文常有人來讀,墓地中的樹木成行,是我親手栽種的。春天寒食節時,雉雞在草叢中鳴叫,烏鴉在夕陽下哺育幼鳥。百年的霜露,無盡的思念,演奏築樂,應和着歌聲,總是充滿了哀愁。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靜謐而哀傷的墓地景象,通過「郭隗臺」、「碑銘」、「宰樹」等意象,傳達了對逝去親人的深切懷念。詩中「雊雉春迎寒食出,哺烏晴逐夕陽來」生動地描繪了春天的生機與夕陽下的寧靜,而「百年霜露無窮思,擊築酬歌總是哀」則深刻表達了歲月流逝與人生無常的哀愁。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親人的無盡思念和對生命無常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