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安陳氏慕親堂

· 吳當
城外雲連郭隗臺,草堂寂寞傍墳開。 碑銘有字人常讀,宰樹成行手自栽。 雊雉春迎寒食出,哺烏晴逐夕陽來。 百年霜露無窮思,擊築酬歌總是哀。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郭隗臺:指郭隗的墓地,郭隗是戰國時期燕國的名士。
  • 碑銘:刻在石碑上的文字,用以紀念或記載某人或某事。
  • 宰樹:指墓地中的樹木,通常由墓主或其後人栽種。
  • 雊雉:雉雞的叫聲,這裏指雉雞。
  • 寒食:中國傳統節日,在清明節前一天,有禁火冷食的習俗。
  • 哺烏:指烏鴉哺育幼鳥。
  • 霜露:比喻歲月的流逝和人生的無常。
  • 擊築:古代的一種樂器,這裏指演奏築樂。
  • 酬歌:應和着歌聲。

翻譯

城外的雲彩連綿不斷,郭隗的墓臺就在那裏,草堂孤獨地依傍着墳墓開放。石碑上的銘文常有人來讀,墓地中的樹木成行,是我親手栽種的。春天寒食節時,雉雞在草叢中鳴叫,烏鴉在夕陽下哺育幼鳥。百年的霜露,無盡的思念,演奏築樂,應和着歌聲,總是充滿了哀愁。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個靜謐而哀傷的墓地景象,通過「郭隗臺」、「碑銘」、「宰樹」等意象,傳達了對逝去親人的深切懷念。詩中「雊雉春迎寒食出,哺烏晴逐夕陽來」生動地描繪了春天的生機與夕陽下的寧靜,而「百年霜露無窮思,擊築酬歌總是哀」則深刻表達了歲月流逝與人生無常的哀愁。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親人的無盡思念和對生命無常的深刻感悟。

吳當

元撫州崇仁人,字伯尚。吳澄孫。幼以穎悟篤實稱,長精通經史百家言。從祖父至京師,補國子生。澄卒,從之學者皆就當卒業。用薦爲國子助教,預修遼金宋三史,書成,除翰林修撰,累遷翰林直學士。江南兵起,特授江西肅政廉訪使,召募民兵,由浙入閩,參預鎮壓農民軍,奪回建、撫兩郡。尋以被誣解職。陳友諒據江西,欲用之,不從,乃執送江州,拘留一年。後隱居廬陵吉水。有《學言詩稿》。 ► 5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