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麗人李谷字中甫元統元年登乙科爲翰林檢閱官明年被命使本國宣諭勉厲學校制書其行也贈之以詩

· 宋褧
蓋蘇文後少武事,漬溝樓下有書聲。 貢士來經鴨綠遠,登科去被牙緋榮。 中朝分命新詔使,東人爭訝舊儒生。 德音宣佈聲教廣,遣子入學同趨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蓋蘇文:高麗時期的一位著名文臣。
  • 漬溝樓:高麗時期的一處著名學府。
  • 貢士: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鄉試的考生稱爲貢士。
  • 鴨綠:指鴨綠江,是中朝兩國的界河。
  • 登科:通過科舉考試,取得功名。
  • 牙緋:古代官員的服飾,牙指象牙笏,緋指紅色官服。
  • 德音:指皇帝的詔令或美好的聲音。
  • 聲教:指國家的教化。

翻譯

自從蓋蘇文之後,武事漸少,漬溝樓下傳來讀書聲。 貢士遠渡鴨綠江來此,登科後身着牙緋榮耀歸。 中朝新任命的詔使,東人驚訝地發現是位舊儒生。 德音宣佈,國家的教化廣泛傳播,遣子入學,一同前往京城。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高麗時期的文化景象,通過對比武事與書聲,展現了時代變遷中文化的興盛。詩中提到的貢士、登科、牙緋等元素,反映了科舉制度對個人命運的影響。最後兩句強調了皇帝的詔令對文化教育的推動作用,以及儒生在其中的重要角色,體現了對文化傳承的重視。

宋褧

宋褧

元大都人,字顯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進士,除祕書監校書郎。順帝至元初,歷監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遷國子司業,與修宋遼金三史,以翰林直學士兼經筵講官卒,諡文清。有《燕石集》。 ► 6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