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巉巖(chán yán):險峻的山岩。
- 跨鰲:比喻行走艱難。
- 拄笏:古代官員上朝時手持的笏板,此處比喻西山如笏板般直立。
- 東山屐:東山,指隱居之地;屐,木屐,此處指隱士的鞋。
- 螯(áo):螃蟹的大鉗子,此處指螃蟹。
- 斷雲將雨:形容雲層即將帶來降雨。
- 林皋(lín gāo):林中的高地。
- 金粉霏霏:形容金色的粉末飄灑,此處可能指夕陽的餘暉。
翻譯
行走於險峻的山岩之上,彷彿跨越大鰲,眺望四周,詩興隨着秋意高漲。西山如笏板般直立,東山則有隱士的木屐,右手舉杯,左手持蟹螯。夕陽的餘暉映入湖中,塔影清晰可見,雲層即將帶來降雨,穿過林中的高地。松林間飲酒散去,歸來時已是夜晚,金色的粉末飄灑,溼潤了錦袍。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與周伯溫參政在南園宴集時的所見所感。詩中,「步履巉巖若跨鰲」一句,既展現了自然景觀的險峻,又隱喻了人生的艱難。後文通過對西山、東山的比喻,以及手持酒杯、蟹螯的生動描繪,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然美景的讚美。詩的結尾,以「金粉霏霏溼錦袍」作結,不僅描繪了歸途中的美景,也隱含了詩人對時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元代詩歌的獨特魅力。
成廷圭的其他作品
- 《 送王止善歸茅山 》 —— [ 元 ] 成廷圭
- 《 題倭僧所畫菖蒲小景四首 》 —— [ 元 ] 成廷圭
- 《 寄烏古孫幹卿參議 》 —— [ 元 ] 成廷圭
- 《 和黃觀瀾軍前見寄韻兼呈高志道祕卿 》 —— [ 元 ] 成廷圭
- 《 題周伯溫待制爲蘇老人篆七十古來稀有字後 》 —— [ 元 ] 成廷圭
- 《 寄噩禪師四十年前在天寧方丈曾有求賦毛女詩 》 —— [ 元 ] 成廷圭
- 《 題南 》 —— [ 元 ] 成廷圭
- 《 題太湖李尹所收餘廷心元帥書二封 》 —— [ 元 ] 成廷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