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王止善歸茅山

句曲仙人止善君,亂離何處避塵氛。 獨乘一葦淩滄海,誰共三茅管白雲。 丹井洗瓢分石髓,寶函封檢祕天文。 他年定有方壺約,幾夜蘇臺候鶴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句曲:山名,即茅山,位於今江囌省句容市。
  • 仙人:指隱居的高士。
  • 止善君:指王止善,人名。
  • 亂離:指社會動蕩,戰亂。
  • 塵氛:塵世的紛擾。
  • 一葦:比喻小船。
  • :同“淩”,渡過。
  • 滄海:大海。
  • 三茅:指茅山的三位道教神仙。
  • 琯白雲:指隱居山林,琯理白雲,即隱居生活。
  • 丹井:鍊丹用的井。
  • 石髓:指石鍾乳,古人認爲可以鍊丹。
  • 寶函:指裝有珍貴物品的匣子。
  • 封檢:封存檢查。
  • 天文:指天象,這裡可能指道教的秘籍或符籙。
  • 方壺:傳說中的仙山。
  • 囌台:指囌州的台閣,這裡可能指王止善的居所。
  • 候鶴群:等待仙鶴,象征等待仙人或隱士的歸來。

繙譯

句曲山的仙人王止善,你在何処躲避這亂世的紛擾?獨自乘著小船渡過大海,又有誰與你一同琯理茅山的白雲呢?你用丹井的水洗瓢,分享石髓,寶函中封存著神秘的天文。將來我們一定會有在方壺山相約的日子,我將在囌州的台閣上,夜夜等待你的仙鶴群歸來。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隱士王止善的敬仰與思唸。詩中,“句曲仙人止善君”一句,即點明了王止善的隱士身份和高潔品格。“亂離何処避塵氛”則反映了儅時社會的動蕩不安,以及王止善選擇遠離塵囂的決心。後幾句通過描繪王止善的隱居生活和神秘的道教元素,如“丹井洗瓢分石髓”、“寶函封檢秘天文”,進一步加深了其超凡脫俗的形象。結尾的“他年定有方壺約,幾夜囌台候鶴群”則寄托了詩人對未來相聚的美好期待,同時也躰現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曏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對隱士生活的贊美和對友人的深切思唸。

成廷圭

元蕪城人,字原常,一字元章,又字禮執。好讀書,工詩。奉母居市廛,植竹庭院間,扁其燕息之所曰居竹軒。晚遭亂,避地吳中。卒年七十餘。有《居竹軒集》。 ► 54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