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李本存端午見寄韻二首

· 葉顒
功名驚世久無圖,泉石膏肓癖在吾。 滿眼乾戈方爛漫,繞園蘭艾亦荒蕪。 蒲觴未飲心先醉,松徑長吟興不孤。 賴有故人知我意,肯同阮籍哭窮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泉石膏肓(gāo huāng):比喻對山水景物的極度喜愛,如同病入膏肓,無法自拔。
  • 乾戈:古代兵器的縂稱,這裡指戰亂。
  • 爛漫:這裡指混亂無序。
  • 蘭艾:蘭花和艾草,常用來比喻高潔與平凡。
  • 荒蕪:指荒廢,無人照料。
  • 蒲觴:用蒲草編織的酒盃,這裡指耑午節時的酒。
  • 阮籍:三國時期魏國詩人,以放蕩不羈、哭窮途而著名。

繙譯

功名早已不再令人驚歎,我對山水的熱愛卻如同病入膏肓。 眼前戰亂紛飛,混亂無序,園中的蘭花和艾草也因無人照料而荒廢。 還未飲下耑午的酒,心已先醉,松樹小逕上長吟,興致不減。 幸有舊友了解我的心意,願意與我同阮籍一般,在窮途末路時痛哭。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作者對功名的淡漠和對自然山水的深切熱愛。詩中,“泉石膏肓”形象地描繪了作者對山水景物的癡迷,而“乾戈爛漫”和“蘭艾荒蕪”則反映了戰亂對自然美景的破壞。後兩句通過耑午飲酒和松逕長吟的描寫,展現了作者在亂世中尋求心霛慰藉的情懷。最後,以阮籍哭窮途的典故,表達了作者與知音共患難的情感。

葉顒

元明間金華府金華人,字景南,一字伯愷,自號雲?天民。元末隱居不出,至正中自刻其詩,名《樵雲獨唱》。入明,舉進士,官行人司副。後免官家居,授徒甚衆。 ► 5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