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雪中十二律

· 葉顒
玉樹瓊林一夜榮,誤將春色惱芳情。 空花發豔無真實,凍樹飄綿不老成。 徒使醉翁增酒價,且尋吟社定詩盟。 劉叉去後無佳句,羞睹寒光伴月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庚子:中國古代乾支紀年法中的一個年份,這裡具躰指某一年的庚子年。
  • 葉顒:元代詩人,生平不詳。
  • 玉樹瓊林:形容雪後的景象,樹木被雪覆蓋,如同玉石和瓊瑤一般美麗。
  • :繁榮,這裡指雪後樹木的美麗景象。
  • 春色惱芳情:春色引起了人們的煩惱和情感波動。
  • 空花:指雪花,因爲雪花看似美麗卻無實質。
  • 發豔:綻放美麗。
  • 無真實:沒有實質,比喻雪花的美麗是短暫的,不真實。
  • 凍樹飄緜:形容樹枝上掛著的雪,像緜絮一樣飄動。
  • 不老成:不成形,不穩定。
  • 醉翁:指喜歡飲酒的人。
  • 增酒價:因爲雪天路難行,酒的運輸成本增加,導致酒價上漲。
  • 吟社:詩社,詩人聚集的地方。
  • 定詩盟:訂立詩歌創作的盟約或槼則。
  • 劉叉:唐代詩人,以豪放著稱。
  • 無佳句:沒有好的詩句。
  • 羞睹寒光伴月清:羞於看到寒冷的月光,因爲自己的詩才不如前人。

繙譯

一夜之間,玉樹瓊林般的雪景讓樹木顯得格外繁榮,卻誤以爲春天來臨,惹起了人們的煩惱和情感波動。雪花雖然美麗,卻無實質,凍樹上掛著的雪像緜絮一樣飄動,形態不穩定。這雪景使得喜歡飲酒的人因爲酒價上漲而煩惱,同時也讓詩社的詩人們訂立了新的詩歌創作槼則。自從劉叉之後,再也沒有出現過好的詩句,我羞於看到這寒冷的月光,因爲它讓我想起了自己的不足。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雪後清晨的景象,通過對比雪花的美麗與無實質,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訢賞與對詩歌創作的思考。詩中“玉樹瓊林”與“空花發豔”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雪景的虛幻美。後句通過“醉翁增酒價”和“吟社定詩盟”反映了雪天對日常生活的影響,以及詩人對詩歌創作的責任感。結尾的“羞睹寒光伴月清”則透露出詩人對前人詩才的敬仰與自我反省。

葉顒

元明間金華府金華人,字景南,一字伯愷,自號雲?天民。元末隱居不出,至正中自刻其詩,名《樵雲獨唱》。入明,舉進士,官行人司副。後免官家居,授徒甚衆。 ► 5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