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前韻凡三疊

· 葉顒
醉吹長笛夕陽天,醒拍希夷魏野肩。 巖下煙霞常滿地,世間榮寵不多年。 採山釣水常隨分,賞月吟風得自然。 鬆頂日高三十丈,老猿猶抱白雲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長笛:一種古代樂器,類似於現代的笛子。
  • 希夷:指道家所追求的虛無恬淡的境界。
  • 魏野:指魏晉時期的隱士,這裏用來比喻詩人自己。
  • 煙霞:指山間的雲霧,常用來形容隱居之地的美景。
  • 榮寵:指世間的榮譽和寵愛。
  • 採山釣水:指隱居山林,釣魚爲樂的生活。
  • 隨分:隨遇而安,順應自然。
  • 賞月吟風:指欣賞自然美景,吟詠詩歌。
  • 鬆頂:松樹的頂端。
  • 老猿:年老的猿猴。
  • 白雲眠:指猿猴在白雲中安然入睡。

翻譯

在夕陽下的天空中,我醉意中吹奏着長笛,清醒時則模仿魏晉隱士的姿態。 山岩下的煙霞常常瀰漫滿地,而世間的榮譽和寵愛卻不會長久。 我選擇在山中採集,水邊釣魚,順應自然,享受月光的美麗和風的吟唱。 松樹的頂端,太陽高照三十丈,而老猿還在白雲中安然入睡。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幅隱士生活的畫面,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的熱愛和對世俗榮華的淡漠。詩中「醉吹長笛夕陽天」和「醒拍希夷魏野肩」兩句,通過對比醉與醒的狀態,展現了詩人超脫世俗,追求心靈自由的境界。後兩句「巖下煙霞常滿地,世間榮寵不多年」則進一步以自然美景與短暫榮華作對比,強調了詩人對自然永恆之美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優美,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隱逸生活的嚮往和對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

葉顒

元明間金華府金華人,字景南,一字伯愷,自號雲?天民。元末隱居不出,至正中自刻其詩,名《樵雲獨唱》。入明,舉進士,官行人司副。後免官家居,授徒甚衆。 ► 5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