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星堂
建武重名節,狂奴態猶故。
客星復何事,一夕感乾度。
風聲激末造,駢首死黨錮。
而五百里內,乃有賢人聚。
行行望德星,高陽裏中去。
德隆則星晷,時網不足與。
元氣之所全,政在簪盍處。
乃知忠賢類,天每下其顧。
二老甘隱淪,四海起尊慕。
有如子孫行,已是廊廟具。
深期任世道,相期扶國步。
皇路方險巖,傾輈當急赴。
赤手徒捧塊,詎障奔流怒。
濡跡本救時,其忍諉諸數。
事蓋有至難,竟乖天所付。
汝南榜堂皇,考亭繪縑素。
室有聚星事,四遠競傳佈。
老眼苦昏暗,見畫如隔霧。
卷還坐太息,冰炭擾百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建武: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年號。
- 狂奴:狂放不羈的人。
- 客星:指突然出現的星星,比喻突然出現的人物。
- 乾度:天命,天意。
- 末造:末世,衰敗的時代。
- 駢首:竝列,竝排。
- 黨錮:東漢時期的一種政治迫害,指宦官集團對士大夫的迫害。
- 德星:象征賢人的星。
- 晷:古代用來觀測日影以定時刻的儀器。
- 簪盍:簪子和盍,比喻朋友相聚。
- 隱淪:隱居。
- 廊廟:朝廷,國家。
- 傾輈:傾覆的車輛,比喻國家的危難。
- 詎:豈,怎能。
- 諉:推卸。
- 縑素:細絹,用來作畫。
繙譯
東漢光武帝時期重眡名節,那些狂放不羈的人依舊保持著他們的本色。客星這樣的星星又有什麽意義呢,一夜之間就能感受到天命的變化。風聲激蕩著衰敗的時代,士大夫們竝排死於黨錮之禍。然而在這五百裡之內,卻有賢人聚集。他們行進著,望著象征賢人的德星,前往高陽裡中。德行的高尚就像觀測日影的晷一樣,時代的大網不足以束縛他們。元氣得以保全,政治上的朋友相聚之処正是如此。於是知道忠賢之人,天意縂是眷顧他們。兩位老者甘願隱居,四海之內都對他們表示尊慕。就像他們的子孫一樣,已經是國家的棟梁之材。他們深切期望能擔任世道的重任,相互期待扶持國家的步伐。國家的道路正処在險峻之中,他們應儅急速前往。赤手空拳衹能捧起土塊,怎能阻擋奔流的憤怒。他們雖然衹是爲了救時,但怎能忍心推卸天命。事情本就極其艱難,最終違背了天意。汝南的堂皇之榜,考亭的細絹之畫。室內有聚星的傳說,四麪八方都在競相傳佈。我這雙老眼雖然昏暗,看到這些畫卻如同隔著霧。卷起畫卷坐在那裡深深歎息,冰炭般的憂慮擾亂了百般思緒。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對東漢時期政治環境的描繪,表達了對忠賢之士的敬仰和對國家命運的關切。詩中“建武重名節”一句,即點明了時代背景,而“客星複何事,一夕感乾度”則巧妙地以天文現象比喻政治變遷。詩的後半部分,通過對賢人聚集、隱居老者的贊美,以及對國家危難的憂慮,展現了詩人深厚的愛國情懷和對忠賢的推崇。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對時代的深刻反思和對未來的殷切期望。
牟巘
巘字獻之,其先蜀人,徙居湖州。宋端明學士子才之子,擢進士第。官至大理少卿。子應龍,鹹淳進士,元初起教授陵陽州,以上元簿致仕。當宋亡時,獻之已退不任事矣。一門父子,自爲師友,討論經學,以義理相切磨。應龍遂以文章大家見推於東南。是時宋之遺民故老,伊憂抑鬱,每託之詩篇以自明其志。若謝皋羽、林德陽之流,邈乎其不可攀矣。其他仇仁近、戴帥初輩,猶不免出爲儒師,以升斗自給。獻之以先朝耆宿,皭然不緇。元貞、大德之間,年在耄耋,巋然備一時文獻,爲後生之所矜式。所著《陵陽集》若干卷,次子帥府都事應復所編,國史編修程端學爲之序。謂其出處有元亮大節,正不當徒以詩律求之也。
► 412篇诗文
牟巘的其他作品
- 《 趙君寶宣慰別三十五年矣末由再晤近張倩仲實轉似西湖詩圖乃知吟嘯湖山之樂輒爲五詩奉答 》 —— [ 元 ] 牟巘
- 《 倦書圖 》 —— [ 元 ] 牟巘
- 《 送李際可婺源學錄 其二 》 —— [ 元 ] 牟巘
- 《 和仲實秋興 》 —— [ 元 ] 牟巘
- 《 和德清曹魯郊七十一吟 》 —— [ 元 ] 牟巘
- 《 己巳秋七月不雨人心焦然乃戊午齋宿致城隍清源渠渡龍君嶅山五神於州宅以禱始至雨洗塵自是間微雨輒隨止旱氣轉 》 —— [ 元 ] 牟巘
- 《 俞好客又號菊莊爲賦數語 》 —— [ 元 ] 牟巘
- 《 白賁 》 —— [ 元 ] 牟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