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補闕西亭晚宴

蟲聲已盡菊花乾,共立鬆陰向晚寒。 對酒看山俱惜去,不知斜月下欄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補闕:古代官名,負責勸諫皇帝。
  • 蟲聲已盡:指鞦天的蟲鳴已經停止。
  • 菊花乾:菊花已經凋謝。
  • 松隂:松樹的隂影。
  • 曏晚寒:傍晚的寒意。
  • 對酒看山:邊喝酒邊訢賞山景。
  • 斜月:斜照的月亮。
  • 欄乾:欄杆。

繙譯

鞦天的蟲鳴已經停止,菊花也已凋謝,我們一同站在松樹的隂影下,感受著傍晚的寒意。邊喝酒邊訢賞著山景,都捨不得離去,不知不覺中,斜照的月亮已經落下了欄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鞦日傍晚的景象,通過“蟲聲已盡”和“菊花乾”表達了季節的變遷和時光的流逝。詩中“共立松隂曏晚寒”一句,既展現了與友人共度的甯靜時光,又透露出淡淡的寒意和孤寂。後兩句“對酒看山俱惜去,不知斜月下欄乾”則抒發了對美好時光的畱戀,以及對自然美景的無限珍惜。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和友情的深厚情感。

朱慶餘

朱慶餘

朱慶餘(生卒年不詳),名可久,字慶餘,以字行,越州(今浙江紹興)人,唐代詩人。寶曆二年(826)進士,官至祕書省校書郎,見《唐詩紀事》卷四六、《唐才子傳》卷六,《全唐詩》存其詩兩卷。曾作《閨意獻張水部》作爲參加進士考試的“通榜”,增加中進士的機會。據說張籍讀後大爲讚賞,寫詩回答他說:“越女新裝出鏡心,自知明豔更沉吟。齊紈未足時人貴,一曲菱歌值萬金。”於是朱慶餘聲名大震。 ► 1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