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夜懷

· 李頻
匹馬西遊日,從吳又轉荊。 風雷幾夜坐,山水半年行。 夢永秋燈滅,吟餘曉露明。 良時不我與,白髮向秦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匹馬:單獨一匹馬。
  • 西遊:向西旅行。
  • 風雷:比喻旅途中的艱難險阻。
  • 夢永:夢境漫長。
  • 吟餘:吟詠之後。
  • 曉露:清晨的露水。
  • 良時:美好的時光。
  • 我與:給予我。
  • 白髮:指年老。
  • 向秦生:指向着秦地生長,意指在秦地變老。

翻譯

我獨自騎馬向西旅行,從吳地又轉向荊地。 在風雷交加的夜晚多次坐下休息,山水間行走已有半年。 夢境漫長,秋夜的燈火熄滅,吟詠之後,清晨的露水晶瑩剔透。 美好的時光不曾給予我,白髮在秦地悄然生長。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孤獨西行的旅途經歷和內心的感慨。詩中,「匹馬西遊日」一句即展現了詩人的孤獨與旅途的艱辛。「風雷幾夜坐,山水半年行」進一步以自然景象的變幻來象徵旅途的不易。後兩句則通過「夢永秋燈滅,吟餘曉露明」的細膩描寫,傳達出詩人夜晚的孤寂與對時光流逝的無奈。結尾的「良時不我與,白髮向秦生」更是深刻表達了詩人對逝去青春的哀嘆和對未來的憂慮。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

李頻

李頻

李頻,字德新,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於永樂(今李家),唐代後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壽昌縣令穆君遊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後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爲讚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