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上峽

· 李頻
萬里巴江水,秋來滿峽流。 亂山無陸路,行客在孤舟。 洶洶灘聲急,冥冥樹色愁。 免爲三不弔,已白一生頭。
拼音

所属合集

#八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巴江:指長江上游的一段,流經今四川省巴中市一帶。
  • :指長江三峽,即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
  • 洶洶:形容水聲浩大、洶涌。
  • 冥冥:形容景色昏暗、深邃。
  • 三不弔:古代迷信,認爲人死後有三不弔,即不哭、不祭、不弔。這裏指避免不幸。

翻譯

萬里長的巴江水,到了秋天滿峽流淌。 四周亂山環繞,沒有陸路可行,行客只能在孤舟上漂泊。 灘頭的波濤聲洶涌急促,樹木在昏暗中顯得憂鬱。 希望避免那三不弔的命運,我的頭髮已經全白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秋日長江三峽的壯闊與孤寂。詩中,「萬里巴江水,秋來滿峽流」展現了江水的遼闊與季節的變遷,而「亂山無陸路,行客在孤舟」則突出了行旅的孤獨與艱險。後兩句「洶洶灘聲急,冥冥樹色愁」通過聲音與色彩的對比,加深了旅途的淒涼感。結尾的「免爲三不弔,已白一生頭」則透露出詩人對命運的無奈與憂慮,以及歲月流逝的哀愁。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人生旅途的深刻感悟。

李頻

李頻

李頻,字德新,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於永樂(今李家),唐代後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壽昌縣令穆君遊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後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爲讚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