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劉山人歸洞庭

· 李頻
君逐雲山去,人間又絕蹤。 半湖乘早月,中路入疏鍾。 秋盡草蟲急,夜深山雨重。 平生心未已,豈得更相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追隨。
  • 絕蹤:消失不見。
  • :趁着。
  • 中路:半途。
  • 疏鍾:稀疏的鐘聲。
  • 秋盡:秋天結束。
  • 草蟲:草叢中的昆蟲。
  • :這裏指昆蟲鳴叫聲急促。
  • 夜深:深夜。
  • 山雨:山中的雨。
  • :這裏指雨勢大。
  • 平生:一生。
  • 心未已:心願未了。
  • 豈得:怎麼能夠。
  • 相從:跟隨,相伴。

翻譯

你追隨雲山而去,人間再也尋不見你的蹤跡。 半湖之上,你趁着早月啓程,半途中傳來稀疏的鐘聲。 秋天已盡,草叢中的昆蟲急促鳴叫,深夜裏山雨重重。 我一生的心願未了,又怎能再與你相伴同行。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對友人劉山人歸隱山林的深情告別。詩中,「君逐雲山去」一句,即表達了劉山人遠離塵囂,歸隱自然的決心。後文通過對秋夜山雨、草蟲鳴叫的描寫,營造出一種淒涼而深遠的意境,反映了詩人對友人離去的無奈與不捨。最後兩句「平生心未已,豈得更相從」,則直抒胸臆,表達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以及對未來無法再相聚的遺憾。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李頻

李頻

李頻,字德新,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於永樂(今李家),唐代後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壽昌縣令穆君遊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後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爲讚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