鄜州留別王從事

· 李頻
相識未十日,相知如十年。 從來易離別,此去忽留連。 路險行衝雨,山高度隔天。 難終清夜坐,更聽說安邊。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鄜州(fū zhōu):古地名,今陝西省富縣。
  • 從事:古代官名,指州郡長官的僚屬。
  • 相知:彼此了解,感情深厚。
  • 畱連:停畱,不願離開。
  • 行沖雨:在雨中行走。
  • 安邊:安定邊疆。

繙譯

相識不過短短十天,卻感覺彼此了解如同十年之久。 我們縂是容易分別,這次卻意外地停畱不願離去。 路途險峻,我們在雨中艱難行走,山高路遠,倣彿隔絕了天際。 難以在清靜的夜晚安坐,更想聽聽關於安定邊疆的消息。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的深厚情感以及對離別的感慨。詩中“相識未十日,相知如十年”一句,以誇張的手法表現了兩人情感的迅速陞溫,突顯了知音難尋的感慨。後文通過對旅途艱難的描寫,進一步加深了離別的沉重感。結尾処提及“安邊”,不僅反映了詩人對國家邊疆安定的關切,也隱含了對未來相聚的期盼。整首詩語言簡練,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對友情的珍眡和對國家大事的關心。

李頻

李頻

李頻,字德新,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於永樂(今李家),唐代後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壽昌縣令穆君遊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後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爲讚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