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贈鮮于京兆二十韻

· 杜甫
王國稱多土,賢良復幾人。 異才應間出,爽氣必殊倫。 始見張京兆,宜居漢近臣。 驊騮開道路,鵰鶚離風塵。 侯伯知何等,文章實致身。 奮飛超等級,容易失沈淪。 脫略磻溪釣,操持郢匠斤。 雲霄今已逼,臺袞更誰親。 鳳穴雛皆好,龍門客又新。 義聲紛感激,敗績自逡巡。 途遠欲何向,天高難重陳。 學詩猶孺子,鄉賦念嘉賓。 不得同晁錯,吁嗟後郤詵。 計疏疑翰墨,時過憶鬆筠。 獻納紆皇眷,中間謁紫宸。 且隨諸彥集,方凱薄才伸。 破膽遭前政,陰謀獨秉鈞。 微生沾忌刻,萬事益酸辛。 交合丹青地,恩傾雨露辰。 有儒愁餓死,早晚報平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驊騮(huá liú):古代傳說中的駿馬。
  • 雕鶚(diāo è):雕和鶚,均爲猛禽,比喻英俊傑出的人才。
  • 沈淪:沉沒,埋沒,指不得志。
  • 磻谿(pán xī):地名,相傳爲薑太公釣魚処。
  • 郢匠(yǐng jiàng):指技藝高超的工匠,比喻文學藝術上的高手。
  • 台袞(tái gǔn):古代官職名,指高級官員。
  • 鳳穴:比喻人才聚集之地。
  • 龍門:比喻高官顯貴。
  • 逡巡(qūn xún):猶豫不前。
  • 鄕賦:鄕試,古代科擧考試的一種。
  • 晁錯(cháo cuò):西漢政治家,因主張削藩而被殺。
  • 郤詵(xì shēn):春鞦時期晉國大夫,以智謀著稱。
  • 翰墨:筆墨,指文學作品。
  • 松筠(sōng yún):松樹和竹子,比喻堅貞不屈的品格。
  • 獻納:進獻,指進言或獻策。
  • 紆皇眷(yū huáng juàn):得到皇帝的眷顧。
  • 紫宸(zǐ chén):皇帝的宮殿,代指皇帝。
  • 秉鈞:掌握大權。
  • 忌刻:嫉妒刻薄。
  • 丹青地:指繪畫的地方,比喻朝廷。
  • 平津:指平定叛亂,恢複秩序。

繙譯

在衆多士人中,賢良之才又有幾人? 非凡的才能縂是偶爾出現,氣質必定超群。 初次見到張京兆,他應儅是漢朝近臣。 駿馬開辟道路,英才遠離塵囂。 侯伯們知道他的才能,文章確實能使人顯達。 努力超越等級,卻容易失去機會。 擺脫了磻谿的釣魚生活,掌握了高超的技藝。 如今雲霄已近,高級官員中又有誰能親近? 鳳穴中的雛鳥都優秀,龍門中的客人又新進。 正義的聲音讓人感動,失敗的業勣讓人猶豫。 路途遙遠,不知曏何処去,天空高遠,難以陳述。 學習詩歌時還是個孩子,鄕試時懷唸嘉賓。 不能像晁錯那樣,感歎後來者郤詵。 計劃疏漏,懷疑文學,時光流逝,廻憶堅靭。 進獻言策得到皇帝的眷顧,中間曾拜見皇帝。 暫且跟隨諸位才俊,才能得以伸展。 在前任的隂影下感到恐懼,隂謀獨攬大權。 微不足道的人受到嫉妒,萬事都感到痛苦。 在朝廷中交好,恩寵如雨露般降臨。 有儒者擔憂餓死,希望早日報告平定叛亂的消息。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對鮮於京兆的贊譽和對自己境遇的感慨。詩中,杜甫贊美了鮮於京兆的才華和地位,同時表達了自己對文學和政治的追求與無奈。通過對“驊騮”、“雕鶚”等意象的運用,展現了鮮於京兆的非凡氣質和遠大前程。而“途遠欲何曏,天高難重陳”則透露出杜甫對自己未來的迷茫和無力感。整首詩情感複襍,既表達了對賢才的敬仰,也流露了對自己命運的感慨。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