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錫杖(xī zhàng):佛教的一種法器,僧人出行時所持,杖頭有錫環,振動時會發出聲響。
- 銅瓶:僧人用來盛水或插花的器具。
- 綠苔:生長在陰溼地方的綠色苔蘚。
- 囀(zhuàn):鳥兒婉轉地鳴叫。
- 山房:山中的居所,這裏指高僧的住處。
- 日午:正午時分。
- 椒枝:花椒樹的枝條。
- 潭底:深潭的水底。
- 龍遊:傳說中龍在水中的遊動。
- 水沫:水面上的泡沫。
- 獨夜:孤獨的夜晚。
- 焚香:點燃香料,常用於宗教儀式或表示尊敬。
- 遺像:已故高僧的畫像或雕像。
- 空林:無人居住的樹林。
- 月出:月亮升起。
翻譯
高僧的居所宛如天台仙境,手持錫杖,面對銅瓶與綠苔。 竹巷雨過天晴,春鳥婉轉歌唱,山中居所正午時分,老人緩緩來訪。 園中鹿兒奔跑,花椒樹枝輕輕搖動,潭底龍遊,水面泡沫隨之散開。 孤獨的夜晚,焚香致敬高僧的遺像,空林中月亮初升,我方始回返。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高僧的隱居生活,通過自然景物的描寫,展現了高僧與世無爭、超然物外的生活態度。詩中「錫杖銅瓶對綠苔」一句,既表現了高僧的清修生活,也暗示了其超脫塵世的境界。後文通過對春鳥、老人、鹿、龍等自然元素的描繪,進一步以動襯靜,突出了山房的寧靜與高僧的孤高。結尾的「獨夜焚香禮遺像,空林月出始應回」則表達了詩人對高僧的敬仰之情,以及對這種隱逸生活的嚮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禪意和詩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