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秦州

· 杜甫
我衰更懶拙,生事不自謀。 無食問樂土,無衣思南州。 漢源十月交,天氣涼如秋。 草木未黃落,況聞山水幽。 慄亭名更佳,下有良田疇。 充腸多薯蕷,崖蜜亦易求。 密竹復冬筍,清池可方舟。 雖傷旅寓遠,庶遂平生遊。 此邦俯要衝,實恐人事稠。 應接非本性,登臨未銷憂。 溪谷無異石,塞田始微收。 豈復慰老夫,惘然難久留。 日色隱孤戍,烏啼滿城頭。 中宵驅車去,飲馬寒塘流。 磊落星月高,蒼茫雲霧浮。 大哉乾坤內,吾道長悠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秦州:今甘肅省天水市一帶。
  • 生事:生活事務,生計。
  • 樂土:指適合居住的地方。
  • 南州:指南方的地區。
  • 漢源:地名,今四川省漢源縣。
  • 薯蕷(shǔ yù):一種植物,塊莖可食用。
  • 崖蜜:山崖上的野蜂蜜。
  • 方舟:指船隻。
  • 此邦:指秦州。
  • 要衝:交通要道。
  • 人事稠:指人際關係複雜,事務繁多。
  • 溪谷:山谷中的溪流。
  • 塞田:邊塞的田地。
  • 孤戍:孤立的邊防哨所。
  • 中宵:半夜。
  • 磊落:形容星月明亮。
  • 乾坤:天地。

翻譯

我年老力衰,更加懶惰笨拙,生活事務自己難以謀劃。沒有食物時尋求樂土,沒有衣裳時思念南方的溫暖。漢源的十月,天氣涼爽如同秋天。草木尚未黃落,何況聽說山水幽美。慄亭的名字更美好,下面有肥沃的田地。充飢的食物多是薯蕷,山崖上的蜂蜜也容易找到。密密的竹林中有冬筍,清澈的池塘可以行船。雖然感到旅途遙遠,但希望能實現一生的遊歷願望。這個地方俯瞰交通要道,實在擔心人際關係複雜。應酬接待並非我的本性,登高望遠也未能消除憂愁。溪谷中沒有奇特的石頭,邊塞的田地纔開始有微薄的收穫。這怎能安慰老夫我,迷茫中難以久留。日光隱沒在孤立的邊防哨所,烏鴉啼叫遍佈城頭。半夜驅車離去,飲馬在寒冷的塘邊流水。星月明亮高懸,蒼茫的雲霧飄浮。在廣闊的天地間,我的道路漫長而遙遠。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在秦州時的作品,表達了他對生活的無奈和對遠方的嚮往。詩中,杜甫以自己的衰老和懶拙爲起點,描繪了他在秦州的生活狀態和對南方的思念。他通過對漢源十月天氣的描寫,展現了對自然環境的敏感和對生活的渴望。詩的後半部分,杜甫表達了對秦州複雜人際關係的憂慮,以及對旅途中自然美景的欣賞。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簡練,展現了杜甫晚年對生活的深刻感悟和對未來的無限遐想。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