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頭山
鹿頭何亭亭,是日慰飢渴。
連山西南斷,俯見千里豁。
遊子出京華,劍門不可越。
及茲險阻盡,始喜原野闊。
殊方昔三分,霸氣曾間發。
天下今一家,雲端失雙闕。
悠然想揚馬,繼起名硉兀。
有文令人傷,何處埋爾骨。
紆餘脂膏地,慘澹豪俠窟。
仗鉞非老臣,宣風豈專達。
冀公柱石姿,論道邦國活。
斯人亦何幸,公鎮逾歲月。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亭亭:高聳直立的樣子。
- 豁:開闊。
- 京華:京城,這裏指長安。
- 劍門:劍門關,位於今四川省劍閣縣北。
- 殊方:異域,他鄉。
- 三分:指三國時期的魏、蜀、吳。
- 霸氣:指三國時期的英雄氣概。
- 雙闕:古代宮殿前的兩個高臺,這裏指京城的景象。
- 揚馬:揚雄和司馬相如,兩位西漢著名的文學家。
- 硉兀:高聳突出的樣子。
- 紆餘:曲折延伸。
- 脂膏地:肥沃的土地。
- 慘澹:淒涼蕭條。
- 豪俠窟:豪俠聚集的地方。
- 仗鉞:手持大斧,指掌握兵權。
- 宣風:宣揚教化。
- 專達:獨斷專行。
- 柱石姿:比喻擔當重任的姿態。
- 論道:討論治國之道。
- 邦國活:使國家興旺。
翻譯
鹿頭山多麼高聳,這一天慰藉了我的飢渴。 山脈向西南斷開,俯瞰可以看到千里開闊。 遊子離開了京城,劍門關難以越過。 到了這裏險阻終於結束,開始欣喜於原野的廣闊。 異域之地曾經三分天下,霸氣曾經在此間爆發。 如今天下一家,雲端失去了京城的雙闕。 悠然想起揚雄和司馬相如,他們的繼任者名聲高聳。 他們的文章令人感傷,他們的遺骨埋在何處。 曲折延伸的肥沃土地,淒涼蕭條的豪俠聚集地。 掌握兵權的並非老臣,宣揚教化豈能獨斷專行。 冀公具有擔當重任的姿態,討論治國之道使國家興旺。 這個人是多麼幸運,公鎮已經超過歲月。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杜甫在鹿頭山的所見所感,通過對自然景觀的描繪,抒發了對歷史變遷的感慨和對國家未來的期望。詩中,「鹿頭何亭亭」一句,既描繪了鹿頭山的高聳,也隱喻了詩人對高潔品質的嚮往。「遊子出京華,劍門不可越」表達了詩人離開京城的無奈和對險阻的感慨。後文通過對歷史和現實的對比,表達了對國家統一的欣慰和對未來治國的期望。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杜甫深厚的文學功底和愛國情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