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即事

· 李頻
豈得有書名,徒爲老帝京。 關中秋氣早,雨後夜涼生。 滄海身終泛,青門夢已行。 秦人縱相識,多少別離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帝京:指京城,這裡特指長安。
  • 關中:指函穀關以西,今陝西省中部地區。
  • 滄海:大海,這裡比喻人生的漂泊不定。
  • 青門:長安城東門之一,借指長安。
  • 秦人:指長安的居民。

繙譯

我豈能衹因有書而得名,不過是空老在這京城長安。 關中地區鞦氣來得早,雨後夜晚更覺涼意生。 我這一生如滄海泛舟,漂泊不定,曾在長安的夢中行走。 即使與長安的居民相識,也難免有無數的離別之情。

賞析

這首作品表達了詩人對長安的深情與無奈。詩中,“豈得有書名,徒爲老帝京”展現了詩人在京城長安的無奈與迷茫,他雖有才華卻未能得到應有的名聲。後句通過“關中鞦氣早,雨後夜涼生”描繪了關中鞦天的早寒和雨後的清涼,以此來烘托詩人內心的孤寂與淒涼。詩的最後兩句“秦人縱相識,多少別離情”則表達了詩人對長安的眷戀,即使與長安的居民相識,也難以避免離別的傷感。整首詩情感深沉,語言簡練,通過對自然景象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長安的複襍情感。

李頻

李頻

李頻,字德新,唐壽昌長汀源人(今建德李家鎮),葬於永樂(今李家),唐代後期詩人。幼讀詩書,博覽強記,領悟頗多。唐大中元年(公元847),壽昌縣令穆君遊靈棲洞,即景吟詩:“一徑入雙崖,初疑有幾家。行窮人不見,坐久日空斜”。得此四句後稍頓未續。時李頻從行,續吟:“石上生靈筍,池中落異花。終須結茅屋,到此學餐霞。”穆君大爲讚賞。但此詩根據史學家考證是李頻本人所作。 ► 20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