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十五司馬弟出郭相訪兼遺營茅屋貲

· 杜甫
客裏何遷次,江邊正寂寥。 肯來尋一老,愁破是今朝。 憂我營茅棟,攜錢過野橋。 他鄉唯表弟,還往莫辭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遷次:(qiān cì) 指遷徙、移居。
  • 寂寥:(jì liáo) 形容非常寂靜,無人聲。
  • 愁破:(chóu pò) 形容愁苦到了極點。
  • 營茅棟:(yíng máo dòng) 指建造茅草屋。
  • 攜錢:(xié qián) 攜帶錢財。
  • 還往:(huán wǎng) 指來往,交往。

翻譯

在異鄉遷徙之際,江邊顯得格外寂靜。 你願意來找我這個老人,今天真是愁苦到了極點。 你擔心我建造茅屋的費用,帶着錢過了野橋來幫助我。 在這個異鄉,只有你這個表弟,我們的來往不要嫌遠。

賞析

這首詩是杜甫在流離失所時寫給表弟王十五的,表達了他對錶弟的感激之情。詩中,「客裏何遷次」描繪了杜甫流離失所的境遇,「江邊正寂寥」則進一步以環境的寂靜來映襯內心的孤獨。後兩句「肯來尋一老,愁破是今朝」直接表達了對錶弟來訪的感激和內心的愁苦。最後兩句「他鄉唯表弟,還往莫辭遙」則強調了表弟在他心中的重要位置,以及希望表弟不要因爲距離遠而減少來往的願望。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樸實,展現了杜甫在困境中對親情的珍視和依賴。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