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筍行
君不見益州城西門,陌上石筍雙高蹲。古來相傳是海眼,苔蘚蝕盡波濤痕。
雨多往往得瑟瑟,此事恍惚難明論。恐是昔時卿相墓,立石爲表今仍存。
惜哉俗態好矇蔽,亦如小臣媚至尊。政化錯迕失大體,坐看傾危受厚恩。
嗟爾石筍擅虛名,後來未識猶駿奔。安得壯士擲天外,使人不疑見本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益州:古代地名,今四川省一帶。
- 陌上:田間的小路上。
- 海眼:傳說中與大海相通的泉眼。
- 瑟瑟:形容雨聲。
- 恍惚:模糊不清,難以捉摸。
- 卿相:古代的高級官員。
- 媚:討好,奉承。
- 錯迕:錯亂,不合常規。
- 大體:大局,整體。
- 駿奔:迅速奔跑,比喻急於瞭解真相。
翻譯
你可曾見過益州城西門外的田間小路上,那對高大的石筍蹲坐其上。自古以來傳說它們是通往大海的眼睛,如今苔蘚已經侵蝕掉了波濤的痕跡。
每當雨下得多時,總能聽到瑟瑟的雨聲,這些傳說模糊不清,難以明辨。我懷疑它們可能是古代卿相的墓碑,立石作爲標記至今仍存。
可惜世俗的喜好常常矇蔽真相,就像小臣們討好至尊一樣。政治教化錯亂失序,大局受損,只能眼睜睜看着國家傾危卻享受着厚恩。
唉,你們這些石筍空有虛名,後來的人還未了解真相就急於追尋。真希望能有壯士將它們擲向天外,讓人們不再疑惑,看清它們的本源。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益州城西門外石筍的描繪,反映了詩人對歷史傳說的懷疑和對現實政治的批評。詩中,「石筍」象徵着被誤解和矇蔽的歷史真相,而「海眼」、「卿相墓」等傳說則暗示了人們對歷史的種種猜測和誤解。詩人通過對石筍的描寫,表達了對世俗矇蔽真相的不滿,以及對政治錯亂、國家危亡的憂慮。最後,詩人希望能有壯士揭開真相,讓人們看清事物的本質,體現了詩人對真理和正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