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辭江南曲

妾住越城南,離居不自堪。 採花驚曙鳥,摘葉喂春蠶。 懶結茱萸帶,愁安玳瑁簪。 侍臣消瘦盡,日暮碧江潭。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古代女子自稱。
  • 越城:指越國(今浙江一帶)的城池。
  • 不自堪:難以忍受。
  • 曙鳥:黎明時分的鳥。
  • 春蠶:春天養的蠶。
  • 茱萸(zhū yú):一種植物,古代有珮戴茱萸以避邪的習俗。
  • 玳瑁簪(dài mào zān):用玳瑁(一種海龜)的甲殼制成的發簪,古代貴重飾品。
  • 侍臣:侍奉君主的臣子。
  • 碧江潭:清澈的江水。

繙譯

我住在越城的南邊,與愛人分離讓我難以忍受。 採摘花朵時驚飛了黎明的鳥兒,摘下葉子喂養春天的蠶。 嬾得系上茱萸帶,愁緒滿懷,無心珮戴玳瑁簪。 侍奉君主的臣子們也因思唸而消瘦,日暮時分,我凝望著清澈的江水。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一位女子因與愛人分離而感到的孤獨和憂愁。詩中通過“採花驚曙鳥,摘葉喂春蠶”等生活細節,展現了女子日常生活中的無趣和寂寞。同時,“嬾結茱萸帶,愁安玳瑁簪”則進一步以女子無心裝扮自己的細節,表達了她的愁緒和思唸。最後,“侍臣消瘦盡,日暮碧江潭”則通過侍臣的消瘦和女子凝望江水的場景,加深了全詩的哀愁氛圍,展現了女子深切的思唸之情。

宋之問

宋之問

宋之問,字延清,一名少連,漢族,汾州隰城(今山西汾陽市)人,一說虢州弘農(今河南靈寶縣)人,初唐時期的詩人,與沈佺期並稱“沈宋”。 ► 20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