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出塞九首(其三)

· 杜甫
磨刀嗚咽水,水赤刃傷手。 欲輕腸斷聲,心緒亂已久。 丈夫誓許國,憤惋復何有。 功名圖騏驎,戰骨當速朽。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嗚咽水:水聲如人哭泣。
  • :忽視,不在意。
  • 腸斷聲:形容極度悲傷的聲音。
  • 憤惋:憤怒和惋惜。
  • 騏驎:古代傳說中的神馬,這裏指功名圖上的象徵。
  • 戰骨:戰死者的屍骨。

翻譯

在嗚咽的水邊磨刀,水因刀刃上的血而變紅,因爲刀傷了手。 想要忽視那令人心碎的聲音,但心緒已經亂了很久。 大丈夫誓言要爲國家獻身,憤怒和惋惜又算得了什麼。 功名圖上畫着騏驎,戰死者的屍骨應當迅速腐朽。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戰士在戰場上的悲壯情懷。詩中,「磨刀嗚咽水」一句,通過水聲如泣的比喻,營造出一種淒涼的氛圍。戰士雖然心緒已亂,但仍誓言爲國家獻身,顯示出堅定的決心和犧牲精神。最後兩句「功名圖騏驎,戰骨當速朽」,既表達了對功名的追求,也透露出戰死沙場的無奈和悲壯,體現了杜甫詩歌中深沉的愛國情懷和人文關懷。

杜甫

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湖北襄陽遷居鞏縣。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爲“詩聖”,其詩被稱爲“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爲了和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 142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