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清泉寺
路繞蒼松迥,寺俯清泉幽。
況復得佳友,來遊當杪秋。
情隨水聲遠,興挾山光浮。
兩澗涉遊足,雙峯睇吟眸。
陸尋虞監宅,林訪袁家丘。
徘徊念疇昔,感嘆罷冥搜。
古今如大夢,身世一浮漚。
不悟無生樂,終纏有漏憂。
晤言資道侶,冥理契緇流。
咄嗟已成累,竟動故園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迥(jiǒng):遠,遙遠。
- 杪秋(miǎo qiū):晚秋。
- 挾(xié):攜帶,伴隨。
- 睇(dì):斜視,此處指眺望。
- 疇昔(chóu xī):往昔,從前。
- 浮漚(fú ōu):水面的泡沫,比喻短暫無常的事物。
- 有漏(yǒu lòu):佛教術語,指煩惱、煩惱的果報。
- 緇流(zī liú):僧侶,指佛教徒。
翻譯
小路蜿蜒,蒼松遙遙,寺廟靜立,清泉幽幽。 更有佳友相伴,遊歷於此,正值晚秋時節。 心情隨泉水聲遠去,興致與山光一同浮現。 兩澗之間涉足遊玩,雙峯之上眺望吟詠。 陸地上尋訪虞監的宅邸,林中探訪袁家的故居。 徘徊間回憶往昔,感嘆中停止了深思。 古今如一場大夢,身世如水面泡沫。 未領悟無生的樂趣,始終纏繞着煩惱的憂愁。 交談中受益於道友,冥想中契合了僧侶的教誨。 唉,已成累贅,終究觸動了對故園的思念。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戴良與友人遊清泉寺的情景,通過蒼松、清泉、雙峯等自然元素,展現了秋日的寧靜與深遠。詩中,「情隨水聲遠,興挾山光浮」一句,巧妙地將情感與自然景緻融爲一體,表達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後文通過對往昔的回憶和對生命無常的感慨,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自然與人生的獨特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