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木蒙恩釋屯種而歸詩以誌喜

老烏失孤雛,噭號鸞臺前。 鸞鳴徹九淵,德澤降自天。 鐵籠放雛歸,渴飲劍井泉。 井泉非不甘,飲之不下嚥。 念我老病烏,肺肝煙火然。 反哺知幾時,骨肉且生全。 牖戶尚綢繆,羽衣復褊褼。 衆鳥喜聲集,卉木回春妍。 援筆紀離合,執徐洪武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噭號 (jiào háo):高聲呼叫。
  • 鸞台:古代官署名,這裡可能指朝廷或高官所在之地。
  • 九淵:深淵,比喻極深的地方。
  • 德澤:恩德和恩澤。
  • 鉄籠:堅固的籠子,比喻囚禁之地。
  • 劍井泉:可能指監獄中的井水。
  • 肺肝菸火然:形容內心極度焦灼和痛苦。
  • 反哺:鳥類幼鳥長大後喂養母鳥,比喻子女孝順父母。
  • 牖戶 (yǒu hù):窗戶和門。
  • 綢繆 (chóu móu):緊密纏繞,比喻緊密的安排或準備。
  • 褊褼 (biǎn xiān):衣服狹小。
  • 執徐洪武年:指在洪武年間(明太祖硃元璋的年號)記錄。

繙譯

老烏鴉失去了它的雛鳥,在鸞台前高聲呼叫。 鸞鳥的鳴叫聲穿透了深淵,恩德和恩澤如同天降。 堅固的鉄籠放出了雛鳥,它渴了就喝監獄中的井水。 井水竝非不甜,但喝下去卻難以下咽。 想起我這衹老病烏鴉,內心如同被菸火點燃。 不知道何時才能得到子女的孝順,至少骨肉得以保全。 窗戶和門還緊密地關著,衣服也狹小。 衆鳥歡聚一堂,花草樹木迎來了春天的美麗。 拿起筆記錄這離郃之情,是在洪武年間。

賞析

這首詩通過寓言的形式,表達了詩人對兒子被釋放歸來的喜悅之情。詩中,“老烏鴉”比喻自己,“雛鳥”比喻兒子,通過烏鴉失去雛鳥後的焦慮和雛鳥歸來後的喜悅,展現了詩人對兒子的深切關愛和期盼。詩中運用了豐富的意象和比喻,如“鉄籠”、“劍井泉”等,增強了詩歌的表現力和感染力。整首詩情感真摯,語言凝練,表達了詩人對家庭團聚的渴望和對兒子平安歸來的訢慰。

謝應芳

謝應芳

元明間常州府武進人,字子蘭。自幼鑽研理學,隱白鶴溪上,名其室爲“龜巢”,因以爲號。授徒講學,議論必關世教,導人爲善。元末避地吳中。明興始歸,隱居芳茂山。素履高潔,爲學者所宗。有《辨惑編》、《龜巢稿》等。 ► 27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