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陶淵明擬古九首
天運相尋繹,世道亦如茲。
王孫泣路旁,寧似開元時。
所以古達人,是心無磷緇。
弁髦視軒冕,草澤去不疑。
西方有一士,與世亦久辭。
介然守窮獨,富貴非所思。
豈不瘁且艱,道勝心靡欺。
恨無史氏筆,爲君振耀之。
誰是知音者,請試弦吾詩。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天運:天命,天道的運行。
- 相尋繹:相互推演,相互影響。
- 世道:社會狀況,時代風氣。
- 王孫:泛指貴族子弟。
- 泣路旁:在路邊哭泣,形容失意或悲痛。
- 開元時:指唐朝開元年間,是一個政治清明、經濟繁榮的時期。
- 磷緇:比喻外界的誘惑或污染。磷,光彩奪目;緇,黑色,指污染。
- 弁髦:古代貴族子弟行冠禮時戴的帽子,比喻虛名或高位。
- 軒冕:古代卿大夫的車服,比喻高官厚祿。
- 草澤:荒野之地,比喻隱居或邊遠之地。
- 西方有一士:指佛教中的高僧或隱士。
- 介然:堅定不移的樣子。
- 瘁:勞累,疲憊。
- 靡欺:不欺騙,不虛僞。
- 史氏筆:史官的筆,指能夠記錄歷史、傳揚名聲的筆。
- 振耀:顯揚,使名聲遠揚。
- 知音者:理解並欣賞自己的人。
- 弦:彈奏,這裏指吟詠或傳唱。
翻譯
天命與世道相互影響,人世間的變遷也是如此。貴族子弟在路邊哭泣,他們的境遇怎能與開元時期的繁榮相比。因此,古代的智者,他們的心志不受外界誘惑或污染。他們輕視虛名和高官,毫不猶豫地選擇隱居邊遠之地。西方有一位隱士,他早已與世隔絕。他堅定不移地守護着孤獨和貧窮,對富貴不抱任何幻想。雖然生活艱辛且疲憊,但他堅信道義,內心毫不欺騙。遺憾的是沒有史官的筆,無法將他的名聲傳揚開來。誰是理解並欣賞我的人,請試着吟詠我的詩。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天命與世道相互關係的探討,表達了詩人對古代智者高尚品質的讚美和對隱士生活的嚮往。詩中,「王孫泣路旁」與「開元時」形成鮮明對比,突出了時代的變遷和個人的無奈。詩人推崇那些不受外界誘惑、堅守道義的智者,他們選擇隱居,追求內心的平靜和真實。結尾處,詩人表達了對知音的渴望,希望有人能理解並傳唱他的詩,體現了詩人對詩歌價值的重視和對共鳴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