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中次張仲實見寄觀梅韻

花老蠻煙隔瘴塵,幾驚清夢喚真真。 夜窺幽樹惟山鬼,暖入孤根有穀神。 歲晚妝殘金屋冷,月明歌散玉樓春。 十年不醉西湖路,辜負先生墊角巾。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蠻煙:指南方邊遠地區的煙霧。
  • 瘴塵:指熱帶或亞熱帶山林中的溼熱空氣,古人認爲是瘴癘的病源。
  • 真真:指夢中思念的女子。
  • 山鬼:山中的鬼怪,這裏比喻孤獨。
  • 穀神:古代神話中的山谷之神,這裏指溫暖。
  • 金屋:華麗的房屋,常用來形容女子的居所。
  • 玉樓:華美的樓閣,常用來形容宴樂之地。
  • 墊角巾:古代文人的一種頭飾,這裏指文人的風雅。

翻譯

梅花老去,被南方的煙霧和瘴氣所隔,幾次在夢中驚醒,呼喚着那位夢中人。夜晚,我獨自一人,只有山中的鬼怪作伴,溫暖滲透到孤獨的樹根,有穀神的庇護。歲末的妝容已殘,華麗的房屋顯得冷清,月光下的歌聲散去,玉樓中春意盎然。十年來,我未曾在西湖邊醉過,辜負了先生的風雅。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在南方邊遠地區對梅花的思念和對夢中人的渴望。詩中,「蠻煙」、「瘴塵」等詞語勾勒出了異域的荒涼景象,而「真真」、「山鬼」、「穀神」則增添了詩意的神祕色彩。通過對「金屋」、「玉樓」的描繪,詩人表達了對繁華世界的留戀與對孤獨現實的無奈。結尾的「十年不醉西湖路,辜負先生墊角巾」則流露出詩人對往昔文人生活的懷念和對現實的感慨。整首詩情感深沉,意境幽遠,展現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嚮往和對現實世界的深刻反思。

鮮于樞

鮮于樞

元大都人,字伯機,號困學山民,又號西溪子、寄直道人。世祖時曾官兩浙轉運使經歷。辭歸,居錢塘西溪,築困學齋。起爲江浙行省都事,後以太常寺典簿致仕。善詩文,工書畫。尤工草書,酒酣吟詩作字,奇態橫生,趙孟頫極推重之。有《困學齋雜錄》、《困學齋詩集》。 ► 5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