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義縣懷古

· 于謙
茫茫煙樹繞孤城,千載猶傳孝義名。 郭巨墓荒春草合,比干臺古野煙生。 落花飛絮迷征旆,剩水殘山惱客情。 鞍馬悤悤無限意,不堪回首暮雲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孝義縣:位於今山西省中部,以孝義文化著稱。
  • 孤城:指孝義縣城,因其地理位置相對孤立而得名。
  • 郭巨墓:郭巨,東漢時期孝子,傳說他爲了母親而埋葬自己,後被封爲孝子。
  • 比乾台:比乾,商朝忠臣,因忠言直諫被紂王殺害,後世建台紀唸。
  • 征旆(zhēng pèi):古代軍旗。
  • 賸水殘山:形容戰亂後的荒涼景象。
  • 悤悤(cōng cōng):匆忙的樣子。
  • 暮雲平:傍晚的雲層低垂,形容天色將晚。

繙譯

茫茫的菸霧和樹木環繞著孤立的城池,千年之後,孝義的美名依然流傳。郭巨的墓地荒蕪,春草叢生;比乾台古老,野菸繚繞。落花和飛絮讓征戰的旗幟顯得迷茫,殘破的山河讓旅人感到憂愁。鞍馬匆匆,心中充滿了無盡的思緒,廻首往事,衹見傍晚的雲層低垂,天色已晚。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孝義縣的孤城、古墓和古台,以及落花飛絮和賸水殘山的景象,表達了詩人對歷史變遷和時光流逝的感慨。詩中“茫茫菸樹”、“孤城”等意象,營造出一種蒼茫、孤寂的氛圍,而“郭巨墓荒”、“比乾台古”則進一步以具躰的歷史遺跡,加深了這種懷古之情。後兩句通過“落花飛絮”和“賸水殘山”的描繪,抒發了詩人對戰亂後荒涼景象的哀愁,以及對旅途匆匆、思緒萬千的感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詩人對歷史和現實的深刻思考。

于謙

于謙

于謙,字廷益,號節庵。漢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祖籍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權縣),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 ► 438篇诗文

于謙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