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正乙巳紀興十首
炎精罹阨會,新都肆奸媮。
竊權造符命,居攝仿伊周。
甄阜主擊斷,王邑參謀猷。
殺子墮三綱,進女位長秋。
金匱授神禪,即真成篡謀。
民心本思漢,天意終眷劉。
二八火爲主,龍奮南陽秋。
發兵捕不道,前騎驅旄頭。
一鼓入長安,尚阻漸臺流。
周還威斗柄,按式審休囚。
傳首詣宛下,黔黎起歌謳。
帝王有真數,智力焉能求。
區區事譎詐,萬古徒貽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炎精:指漢朝。
- 罹阨會:遭遇困難和災難。
- 新都:指王莽的都城。
- 奸媮:奸詐狡猾。
- 造符命:僞造天命。
- 居攝:指王莽攝政。
- 伊周:伊尹和周公,古代賢相。
- 甄阜:王莽的將領。
- 王邑:王莽的將領。
- 殺子墮三綱:指王莽殺子以鞏固權力,破壞了傳統的三綱五常。
- 進女位長秋:指王莽將女兒送入宮中,以鞏固地位。
- 金匱授神禪:指王莽通過僞造的金匱文書自稱受命于天。
- 即真成篡謀:指王莽正式篡位成爲皇帝。
- 民心本思漢:民衆心中仍然懷念漢朝。
- 天意終眷劉:天意最終還是眷顧劉氏。
- 二八火爲主:指劉秀(漢光武帝)在二月八日起義。
- 龍奮南陽秋:指劉秀在南陽起義,如龍騰起。
- 發兵捕不道:發兵討伐不義之人。
- 前騎驅旄頭:先鋒騎兵驅趕敵軍。
- 一鼓入長安:一鼓作氣攻入長安。
- 尚阻漸臺流:仍然有阻礙,如漸臺的水流。
- 周還威斗柄:指劉秀回師,威震四方。
- 按式審休囚:按照法式審判囚犯。
- 傳首詣宛下:將王莽的首級傳至宛城。
- 黔黎起歌謳:百姓開始歌頌。
- 帝王有真數:帝王之位有其真正的歸屬。
- 智力焉能求:單憑智力和力量是無法得到的。
- 區區事譎詐:小小的詭計和欺詐。
- 萬古徒貽羞:只會留下千古的恥辱。
翻譯
漢朝遭遇了困難和災難,王莽在新都城肆意奸詐狡猾。他僞造天命,模仿伊尹和周公攝政。甄阜和王邑是他的將領,參與謀劃。他爲了鞏固權力,不惜殺害自己的兒子,破壞了傳統的三綱五常,還將女兒送入宮中以鞏固地位。通過僞造的金匱文書自稱受命于天,正式篡位成爲皇帝。然而民衆心中仍然懷念漢朝,天意最終還是眷顧劉氏。劉秀在二月八日在南陽起義,如龍騰起,發兵討伐不義之人。先鋒騎兵驅趕敵軍,一鼓作氣攻入長安,雖然仍有阻礙,如漸臺的水流。劉秀回師,威震四方,按照法式審判囚犯,將王莽的首級傳至宛城,百姓開始歌頌。帝王之位有其真正的歸屬,單憑智力和力量是無法得到的。小小的詭計和欺詐,只會留下千古的恥辱。
賞析
這首詩通過對王莽篡漢和劉秀復興漢室的對比,展現了歷史的變遷和天意的不可違。詩中,王莽的奸詐和篡位被描繪得淋漓盡致,而劉秀的正義和天命則顯得格外鮮明。詩人通過對比,表達了對正義和天命的尊崇,以及對奸詐和篡位行爲的鄙視。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充滿了歷史的厚重感和道德的批判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