酹江月
攜壺荷鍤,算青山是處,可教埋骨。天地大都成逆旅,黃土何分南北。遼鶴秋沉,蜀鵑春斷,回首淮山隔。紫薇何在,月明空伴詩魄。
見說狐兔叢邊,樹存吳劍,匣保蘭亭墨。麥飯不辭千里遠,來灑他鄉寒食。十里湖煙,兩峯殘照,記取丹青筆。不禁清淚,空巖春雨時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酹江月:一種詞牌名,源自宋代,以抒發對月亮的情感爲主題。
- 攜壺荷鍤:攜帶酒壺和鋤頭,意指隨時準備飲酒和埋葬。
- 遼鶴:指遼東的鶴,常用來象徵長壽或遠方的思念。
- 蜀鵑:指四川的杜鵑鳥,常用來象徵春天的到來或思鄉之情。
- 紫薇:一種植物,也指紫微星,古代認爲是帝王的象徵。
- 狐兔叢邊:指荒野中的狐狸和兔子,比喻荒涼之地。
- 吳劍:指吳地的寶劍,象徵着武力和英勇。
- 蘭亭墨:指王羲之的《蘭亭序》,代表書法藝術的極致。
- 麥飯:簡單的食物,這裏指簡樸的生活。
- 寒食:清明節前一天,古代有禁火三日的習俗,稱爲寒食節。
- 兩峯殘照:指兩座山峯在夕陽下的景象,象徵着時間的流逝和景物的變遷。
- 丹青筆:指繪畫的筆,這裏比喻藝術創作。
翻譯
攜帶酒壺和鋤頭,心想無論哪座青山都可以作爲埋骨之地。天地之間,大多地方都像是逆旅,黃土之下,又何必區分南北呢?遼東的鶴在秋天沉寂,四川的杜鵑在春天斷絕啼鳴,回首望去,淮山已被隔斷。紫薇星在哪裏,只有月光空伴着詩人的魂魄。
聽說在荒野的狐兔旁邊,吳地的寶劍尚存,蘭亭的墨跡也被保存。不遠千里帶來簡單的麥飯,來灑在他鄉的寒食節。十里湖煙,兩座山峯在夕陽下的殘照,記住了這幅丹青畫筆下的景象。不禁流下清淚,空巖中春雨不時滴落。
賞析
這首作品以抒發對自然和人生的感慨爲主題,通過描繪青山、黃土、遼鶴、蜀鵑等自然景象,表達了詩人對生命無常和人生旅途的深刻思考。詩中運用了豐富的象徵和比喻,如「遼鶴」、「蜀鵑」分別象徵遠方的思念和春天的到來,增強了詩的意境和情感深度。結尾處的「不禁清淚,空巖春雨時滴」更是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詩人內心的哀愁和對自然美景的無限留戀。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展現了詩人對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