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易惟效觀察之蜀中同李司理作八首

歌罷驪駒散夕氛,天涯何處悵離羣。 猿啼駱谷千峯雨,馬踏蠶叢萬岫雲。 大樹尚留嚴武碣,小桃偏護薛濤墳。 眉山伯仲銜知久,唱和能令越客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驪駒:古代指一種黑色的馬,這裏指送別的歌曲。
  • 夕氛:傍晚的氣氛。
  • :感到失落或悲傷。
  • 駱谷:地名,位於今陝西省。
  • 蠶叢:古代蜀國的地名,這裏指蜀地。
  • :山峯。
  • 嚴武:唐代名將,曾鎮守蜀地。
  • :石碑。
  • 薛濤:唐代女詩人,蜀地人。
  • 眉山:地名,位於今四川省。
  • 伯仲:兄弟。
  • 銜知:深知,瞭解。
  • 越客:指來自越地的客人,這裏可能指詩人自己。

翻譯

歌聲停歇,送別的驪駒散去了傍晚的氣氛,我感到失落,不知在天涯何處與你們離別。猿猴在駱谷的千峯雨中啼叫,馬兒踏過蠶叢的萬山雲霧。大樹下還留有嚴武的石碑,小桃花偏偏守護着薛濤的墳墓。眉山的兄弟們深知我已久,他們的唱和之聲能讓遠方的客人聽聞。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詩人送別友人前往蜀地的深情場景。詩中,「驪駒」、「夕氛」等詞語渲染了離別的哀愁氣氛,而「猿啼」、「馬踏」則生動地描繪了蜀地的自然風光。通過對嚴武碣和薛濤墳的提及,詩人表達了對蜀地歷史文化的敬仰。結尾處提到眉山的兄弟,顯示了詩人對友情的珍視和對蜀地人文的嚮往。整首詩情感真摯,意境深遠,語言優美,展現了詩人對離別和遠方的複雜情感。

胡應麟

明金華府蘭溪人,字元瑞,號少室山人,更號石羊生。萬曆間舉人,久不第。築室山中,購書四萬餘卷,記誦淹博,多所撰著。曾攜詩謁王世貞,爲世貞激賞。有《少室山房類稿》、《少室山房筆叢》、《詩藪》。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