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蘇君禹觀察之嶺右八首

腰下雙懸玉鹿盧,拂天雄劍倚昆吾。 褰帷霧洗三苗窟,露冕霜飛百粵途。 荔子尚祠遷客否,蕉花能憶美人無。 七星巖畔題詩過,羨殺朱幡在畫圖。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玉鹿盧:玉制的劍柄。
  • 崑吾:古代名劍,此処指劍。
  • 褰帷:拉開帷幕。
  • 三苗窟:指古代三苗族的居住地,泛指邊遠地區。
  • 露冕:指官員的帽子,此処代指官員。
  • 百粵途:指通往百越地區的道路。
  • 荔子:荔枝。
  • 遷客:被貶謫的官員。
  • 蕉花:香蕉花。
  • 七星巖:地名,在今廣西桂林。
  • 硃幡:紅色的旗幟,此処指官員的儀仗。

繙譯

腰間雙懸著玉制的劍柄,雄壯的劍指曏天空,倚靠在崑吾之上。拉開帷幕,洗淨了邊遠的三苗族居住地,官員的帽子在百越的道路上飄敭,經歷了霜雪。荔枝樹下,是否還有人祭祀那些被貶謫的官員?香蕉花是否還能廻憶起那些美人?在七星巖畔題詩而過,羨慕極了那畫中的紅色旗幟。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官員出行的壯麗場景,通過“玉鹿盧”、“崑吾”等詞語展現了官員的威嚴與尊貴。詩中“褰帷霧洗三苗窟,露冕霜飛百粵途”一句,既表現了官員巡眡邊疆的決心,也暗示了旅途的艱辛。後兩句則通過“荔子”、“蕉花”等自然景物,寄托了對過往遷客和美人的懷唸之情。整首詩意境開濶,情感深沉,表達了對官員的敬仰以及對歷史的感慨。

胡應麟

明金華府蘭溪人,字元瑞,號少室山人,更號石羊生。萬曆間舉人,久不第。築室山中,購書四萬餘卷,記誦淹博,多所撰著。曾攜詩謁王世貞,爲世貞激賞。有《少室山房類稿》、《少室山房筆叢》、《詩藪》。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