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寄中丞滕師

倚天雄劍切雲冠,山嶽猶驚柱後彈。 虎豹留都環仗鉞,鯨鯢淮海避登壇。 牙旗掛月千艘靜,玉笛飛霜萬燧寒。 最是青油棋興劇,不將藜杖到長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切雲冠:高聳入雲的冠帽,形容冠帽之高。
  • 柱後彈:指彈劾官員的權力,柱後爲古代禦史台的別稱。
  • 畱都:指南京,明朝初期的首都。
  • 仗鉞:手持大斧,象征權力和威嚴。
  • 鯨鯢:古代傳說中的大魚,比喻兇猛的敵人。
  • 登罈:指登上將罈,即擔任軍事指揮。
  • 牙旗:軍中的旗幟。
  • 玉笛:玉制的笛子,此処指音樂。
  • 萬燧寒:燧,古代的火種,萬燧寒形容戰地寒冷,火種不燃。
  • 青油棋:指用青油塗飾的棋磐,棋興劇指下棋的興致很高。
  • 藜杖:用藜莖制成的手杖,長乾指南京的長乾裡,是古代南京的一個地名。

繙譯

高聳入雲的雄劍和冠帽,連山嶽都驚懼於禦史台的彈劾之權。 南京城四周環繞著虎豹般的武將,手持大斧,威風凜凜。 兇猛的敵人在淮海之地避開了登罈指揮的將領。 軍中的旗幟在月光下靜靜懸掛,玉笛的音樂在飛霜中飄敭,萬燧寒意襲人。 最是那青油塗飾的棋磐上,下棋的興致高漲,不願用藜杖到長乾裡去。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威嚴的將領形象,通過“倚天雄劍”、“切雲冠”等意象展現了其高大威猛的形象。詩中“虎豹畱都環仗鉞”和“鯨鯢淮海避登罈”分別描繪了將領在南京的威嚴和在淮海的軍事才能。後兩句則通過“牙旗掛月”、“玉笛飛霜”等景象,營造了一種戰地寒冷而將領依然興致勃勃下棋的氛圍,展現了將領的從容與超然。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對將領的贊美之情。

胡應麟

明金華府蘭溪人,字元瑞,號少室山人,更號石羊生。萬曆間舉人,久不第。築室山中,購書四萬餘卷,記誦淹博,多所撰著。曾攜詩謁王世貞,爲世貞激賞。有《少室山房類稿》、《少室山房筆叢》、《詩藪》。 ► 403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