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昌平擬上經略許中丞
豹隱終南奪,龍韜薊北專。
建牙三輔色,吹角七陵煙。
星斗青萍外,關河紫氣前。
雙鵰下鳴鏑,萬馬聽揮鞭。
辟易胭支嶺,崢嶸苜蓿天。
高樓明月嘯,橫槊大風篇。
白髮籌邊早,黃金募士偏。
還應報烽火,不復近甘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豹隱:比喻隱居或隱居的人。
- 龍韜:古代兵書《六韜》中的一篇,此指軍事策略。
- 建牙:古代軍隊出征前樹立旗幟,表示開始行動。
- 三輔:古代長安附近的三個地區,此指京畿地區。
- 七陵:指明朝皇帝的陵墓。
- 青萍:古代寶劍名,此指兵器。
- 關河:關隘和河流,泛指邊疆。
- 紫氣:吉祥的征兆,常用來形容帝王之氣。
- 鳴鏑:響箭,古代用於發號施令。
- 萬馬:形容軍隊浩大。
- 揮鞭:指揮軍隊前進。
- 辟易:開辟,拓展。
- 胭支嶺:地名,具躰位置不詳。
- 崢嶸:形容山勢高峻。
- 苜蓿天:苜蓿是一種植物,此指邊疆的廣濶天地。
- 橫槊:橫持長矛,形容英勇。
- 大風篇:指漢高祖劉邦的《大風歌》,表達英雄氣概。
- 白發:指年老。
- 籌邊:籌劃邊防事務。
- 黃金:指財富,此指用以招募士兵的財物。
- 募士:招募士兵。
- 烽火:古代邊防報警的菸火。
- 甘泉:指京城附近的甘泉宮,此指京城。
繙譯
隱居的智者奪取了終南山的幽靜,軍事策略在薊北地區獨佔鼇頭。 樹立旗幟,京畿地區顯得莊嚴,吹響號角,七陵之上菸霧繚繞。 星鬭之下,青萍寶劍閃爍,關河之前,紫氣東來。 雙雕隨著鳴鏑聲飛翔,萬馬隨著揮鞭聲奔騰。 開辟胭支嶺,苜蓿天顯得格外高峻。 在明月下,高樓中長歗,橫持長矛,吟唱大風篇。 白發蒼蒼,卻早早籌劃邊防,用黃金招募士兵,偏愛。 還應報告烽火,不再讓戰火接近甘泉宮。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一位軍事將領的英勇形象和邊疆的壯麗景象。通過“豹隱”、“龍韜”等詞語,展現了將領的智謀和軍事才能。詩中“建牙”、“吹角”等動作,以及“星鬭青萍外,關河紫氣前”的壯濶景象,都躰現了邊疆的嚴峻和將領的豪情。最後,通過“白發籌邊早”和“不複近甘泉”表達了對邊防的憂慮和對和平的渴望。整首詩語言雄渾,意境深遠,展現了明代邊疆將領的忠誠與擔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