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春望燕

· 成鷲
東風初拂柳花飛,舊壘新樑幾夕暉。 白玉橫釵留影住,烏衣深巷見人稀。 掌中妙舞何時入,塞外風塵及早歸。 社日尚遙頻悵望,別來紅縷是邪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舊壘:舊巢。
  • 新梁:新築的屋樑,指燕子的新巢。
  • 夕暉:夕陽的光輝。
  • 白玉橫釵:形容燕子的白色腹部,像橫插的白玉釵。
  • 烏衣深巷:指燕子常棲息的深巷,烏衣即燕子。
  • 掌中妙舞:比喻燕子飛翔的姿態。
  • 塞外風塵:指邊塞的艱苦環境。
  • 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通常在春分前後。
  • 紅縷:紅色的絲線,這裏可能指燕子的紅色嘴部。
  • 邪非:疑惑,不確定。

翻譯

東風初起,柳絮隨風飄揚,燕子的舊巢和新築的屋樑在夕陽的餘暉中顯得格外溫馨。燕子的白色腹部如同橫插的白玉釵,在烏衣深巷中,人跡稀少,燕子卻依然可見。何時能再次見到燕子在空中優雅地飛舞,邊塞的風塵希望它們能早日歸來。春社的日子還遠,我頻頻望向遠方,心中充滿悵惘,燕子離開後,那紅色的絲線是否還在,我心中充滿了疑惑。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早春時節燕子的景象,通過東風、柳花、舊壘新梁等自然元素,勾畫出一幅生動的春日畫卷。詩中「白玉橫釵留影住,烏衣深巷見人稀」巧妙地運用比喻和對比,既展現了燕子的美麗,又表達了深巷的幽靜。後兩句則抒發了對燕子早日歸來的期盼和對離別後的不確定感,情感真摯,意境深遠。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