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山雜詠三十韻

· 成鷲
懶似林間五白貓,日高猶自臥堂坳。 草鞋久別因耽坐,布被長蒙爲病哮。 廢盡桔槔甘我拙,拋殘棋局倩誰饒。 安居已過門猶閉,何處秋聲上竹梢。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五白貓:指五種顏色的貓,這裏比喻懶散。
  • 堂坳:堂的低窪處,這裏指室內。
  • 草鞋:古代平民常穿的鞋,這裏指隱居生活。
  • 耽坐:沉溺於靜坐。
  • 布被:布制的被子。
  • 病哮:哮喘病。
  • 桔槔:古代一種取水的工具,這裏指勞作。
  • 棋局:棋盤上的棋局,這裏比喻世事。
  • :請。
  • :寬恕,這裏指幫助。
  • 竹梢:竹子的頂端。

翻譯

我懶散得像林間那五色的貓,太陽高照了還躺在室內的低窪處。 草鞋久未穿,因爲我沉溺於靜坐,布被長時間覆蓋,因爲哮喘病。 放棄了取水的勞作,甘願顯得笨拙,拋開了棋局,請誰來幫助我。 安居已經足夠,門依舊關閉,不知哪裏的秋聲傳到了竹子的頂端。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一個隱居者的日常生活,表達了作者對閒適生活的嚮往和對世俗的疏離感。詩中,「五白貓」、「草鞋」、「布被」等意象生動地勾勒出了一個遠離塵囂、自得其樂的隱士形象。通過「廢盡桔槔」、「拋殘棋局」等動作,詩人表達了對繁瑣世事的厭倦和對簡單生活的追求。最後兩句以秋聲和竹梢爲背景,增添了一絲淡淡的憂鬱和對自然之美的感慨。

成鷲

成鷲,俗姓方,名顓愷,字趾麟。出家後法名光鷲,字即山;後易名成鷲,字跡刪。廣東番禺人。明舉人方國驊之子。年十三補諸生。以時世苦亂,於清聖祖康熙十六年(一六七七)自行落髮,康熙二十年稟受十戒。曾住會同縣(今瓊海)多異山海潮巖靈泉寺、香山縣(今中山)東林庵、澳門普濟禪院、廣州河南大通寺、肇慶鼎湖山慶雲寺,爲當時著名遺民僧。工詩文,一時名卿鉅公多與往還。論者謂其文源於《周易》,變化於《莊》《騷》,其詩在靈運、香山之間。年八十五圓寂於廣州。著有《楞嚴經直說》、《道德經直說》、《鼎湖山志》、《鹿湖近草》、《鹹陟堂詩文集》等。清道光《廣東通志》卷三二八有傳。 ► 174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