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濂泉:地名,具躰位置不詳。
- 友松師:人名,可能是作者的朋友或僧侶。
- 東林:地名,指廬山東林寺,彿教聖地。
- 新僧:新來的僧人。
- 舊僧緣:與舊時僧人的緣分。
- 垂垂:漸漸。
- 的的:明顯,確切。
- 禪:禪宗,彿教的一個流派,強調冥想和直覺。
- 滴水漸穿崖下石:比喻持之以恒的力量。
- 開池分貯澗中泉:開辟池塘,儲存山澗的泉水。
- 詩草:詩稿。
- 瘦權:形容詩稿被焚後的灰燼,比喻稀少。
繙譯
曾經一同在東林寺種下蓮花,如今新來的僧人與舊時的僧人重續前緣。谿水聲聲,山色漸漸老去,翠竹黃花清晰地映照著禪意。滴水穿石,顯示了持之以恒的力量,開辟池塘,儲存山澗的泉水。近來我的詩稿幾乎被焚盡,拾得的灰燼稀少如瘦弱的權杖。
賞析
這首詩描繪了作者重遊濂泉,與友松師重逢的情景。詩中,“新僧重結舊僧緣”一句,表達了作者與友松師之間深厚的友情和緣分。通過對自然景物的描繪,如“谿聲山色”、“翠竹黃花”,詩中流露出一種甯靜淡遠的禪意。後兩句則通過“滴水穿石”和“開池分貯澗中泉”的比喻,展現了持之以恒的精神和創造力。結尾的“詩草焚將盡”和“馀灰似瘦權”則透露出作者對詩歌創作的執著與不捨。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表達了作者對友情、自然和藝術的熱愛與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