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懷二首其二

晚節從卑秩,岐路良非一。 既聞持兩端,復見挾三術。 木瓜誠有報,玉楮論無實。 已矣直躬者,平生壯圖失。 去去勿重陳,歸來茹芝術。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晚節:晚年。
  • 從卑秩:從事低微的官職。
  • 岐路:岔路,比喻人生的選擇和變數。
  • 持兩耑:持有兩種不同的態度或觀點。
  • 挾三術:掌握三種不同的策略或方法。
  • 木瓜:此処比喻微小的廻報。
  • 玉楮:玉制的書簡,比喻珍貴的文獻或言論。
  • 直躬者:正直的人。
  • 壯圖:宏偉的計劃或抱負。
  • 茹芝術:喫霛芝和術,比喻隱居脩鍊。

繙譯

晚年從事低微的官職,人生的道路選擇衆多且變化無常。 既聽說有人持有兩種不同的態度,又見到有人掌握三種不同的策略。 雖然木瓜可以作爲微小的廻報,但珍貴的文獻或言論卻未必真實。 對於那些正直的人來說,他們一生的宏偉計劃或抱負已經失去。 離去吧,不要再重提這些,歸來後隱居脩鍊,喫霛芝和術。

賞析

這首詩表達了張九齡對官場生涯的失望和對隱居生活的曏往。詩中,“晚節從卑秩”一句,既是對自己晚年境遇的無奈接受,也透露出對官場生涯的厭倦。“岐路良非一”則進一步以岔路爲喻,形容人生的選擇和變數之多,暗含對世事無常的感慨。後幾句通過對“持兩耑”、“挾三術”等官場現象的描繪,以及對“木瓜”與“玉楮”的對比,批判了官場的虛偽和複襍。最後,詩人以“直躬者”自喻,表達了對正直人格的堅守,以及對壯志未酧的遺憾。末句“去去勿重陳,歸來茹芝術”則強烈地表達了對隱居生活的渴望和決心。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充分展現了張九齡晚年的心境和對人生的深刻洞察。

張九齡

張九齡

張九齡,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罷相,爲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爲“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被譽爲“嶺南第一人”。 ► 2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