詠燕

海燕雖微眇,乘春亦暫來。 豈知泥滓賤,只見玉堂開。 繡戶時雙入,華軒日幾回。 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
拼音

譯文

海燕雖然是細微渺小的,趁着春天也只是暫時回到北方。 以燕子不知泥滓之賤,只見玉堂開着。 便一日數次出入華堂繡戶,銜泥作窠。 海燕無心與其他動物爭權奪利,鷹隼不必猜忌、中傷。

注釋

海燕:在中國古代,把比較寬闊的水域均成爲海。“海燕”即指燕子。 雖微渺:雖然卑下低賤。一作“何微渺”。 亦:也。 泥滓(nízǐ):泥渣。賤:卑賤。 玉堂:玉飾的殿堂,宮殿的美稱,這裏暗指朝廷。 繡戶:華麗的居室,隱喻朝廷。 時:時而。 雙:成雙。 華堂:與上文“繡戶”同義。 競:競爭,爭奪。 鷹隼(sǔn):鷹和雕,泛指猛禽。 莫相猜:不要猜忌。相,一方對另一方(發出動作)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海燕:指燕子,因其常在海邊或水鄕出現,故稱。
  • 微眇:微小,渺小。
  • 泥滓:泥土和渣滓,比喻卑微的地位或品質。
  • :衹,僅僅。
  • 玉堂:指華美的居所。
  • 綉戶:裝飾華麗的門戶。
  • 華軒:華美的車輛。
  • 鷹隼:猛禽,比喻有權勢的人。

繙譯

海燕是多麽微小,乘著春天暫時來到。 哪裡知道泥土的卑賤,衹看到華美的居所敞開。 在裝飾華麗的門戶間時常成雙成對地進入,華美的車輛一天要經過幾次。 我無心與其他事物競爭,鷹隼啊,請不要猜疑我。

賞析

這首詩通過描繪海燕的形象,表達了詩人對自身処境的感慨和對權勢的淡漠態度。詩中,“海燕”象征著詩人自己,雖然微小卻乘春而來,不問世事,衹享受眼前的繁華。詩人在贊美海燕的同時,也在自嘲自己的渺小和無力。最後兩句“無心與物競,鷹隼莫相猜”更是直接表明了詩人的心跡,他無意與世爭鋒,希望權勢者不要對他有所猜忌。整首詩語言簡練,意境深遠,表達了詩人超脫世俗、淡泊名利的高潔情懷。

張九齡

張九齡

張九齡,唐開元尚書丞相,詩人。字子壽,一名博物,漢族,韶州曲江(今廣東韶關市)人。長安年間進士。官至中書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後罷相,爲荊州長史。詩風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文學家、詩人、名相。他忠耿盡職,秉公守則,直言敢諫,選賢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趨炎附勢,敢與惡勢力作鬥爭,爲“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貢獻。他的五言古詩,以素練質樸的語言,寄託深遠的人生慨望,對掃除唐初所沿習的六朝綺靡詩風,貢獻尤大,被譽爲“嶺南第一人”。 ► 21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