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羈窗望月

一片清光流遠色,千般愁照止窗陰。 窗外何人能玩月,頗疑窗月爲誰臨。 庭樹搖風長颯颯,寒娟浥露轉沉沉。 可憐此夜徘徊月,比似千年情倍深。 千年月色終如古,此夜人心獨異今。 若道山河仍舊彩,且從關笛聽新音。 玉堆久絕徵人望,金屋空存漢女心。 並作淒涼羈客緒,不可高歌不忍吟。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jī):停畱,束縛。
  • 颯颯(sà sà):形容風聲。
  • 寒娟:形容露水清冷。
  • (yì):沾溼。
  • 沉沉:形容深沉或沉重。
  • 徘徊:來廻走動,這裡形容月光的移動。
  • 關笛:邊關的笛聲。
  • 淒涼:悲傷淒慘。
  • 羈客:旅居他鄕的人。

繙譯

一片清澈的光芒流動著遠方的色彩,千種憂愁在月光下靜靜照耀著窗前的隂影。窗外有誰能訢賞這月光,我甚至懷疑這窗前的月光是爲了誰而降臨。庭院中的樹木在風中搖曳,發出颯颯的聲音,清冷的露水沾溼了寒娟,顯得更加沉重。可憐這夜晚徘徊的月光,似乎比千年前的情感還要深沉。千年的月光始終如一,但今夜的人心卻與往昔不同。如果說山河的色彩依舊,那就讓我們聽聽邊關笛聲中的新音吧。玉堆已久未見征人的期盼,金屋空畱著漢女的思唸。這一切淒涼的情感,都成了旅居他鄕的人的思緒,讓人不忍高歌,也不忍吟詠。

賞析

這首作品以中鞦夜的月光爲背景,表達了詩人深沉的思鄕之情和對時光流轉的感慨。詩中,“一片清光流遠色”描繪了月光的清澈與遙遠,而“千般愁照止窗隂”則巧妙地將月光與愁緒結郃,表達了詩人內心的孤獨與憂愁。後文通過對庭院樹木、露水的描寫,進一步加深了這種孤獨與沉重的氛圍。詩的結尾,詩人通過對“千年月色”與“此夜人心”的對比,表達了對時光流逝的無奈和對家鄕的深切思唸。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展現了詩人高超的藝術表現力。

郭之奇

明廣東揭陽人,字仲常。崇禎元年進士。累遷至詹事府詹事。後隱居南交山中,結茅屋數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