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景星海上

妒花暝雨迷千里,隔水殘紅度幾車。 夢破三更子規鳥,香來一樹木犀花。 病夫老去頭如鶴,稚子春來發似鴉。 海曲傳詩意無盡,更期何處問丹砂。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暝雨:傍晚的雨。
  • 子規:杜鵑鳥。
  • 木犀花:即桂花。
  • 海曲:海邊曲折的地方。
  • 丹砂:硃砂,古代常用來煉丹,這裏指煉丹的藥物或煉丹術。

翻譯

嫉妒的花朵在傍晚的雨中隱匿,迷茫的視線遮蔽了千里之外。 隔着水面,殘餘的紅色花瓣隨風飄過幾輛車。 夢在半夜被杜鵑的啼聲打破,醒來時,香氣來自一樹盛開的桂花。 老去的病人頭髮如白鶴,春天到來時,孩子的頭髮黑如烏鴉。 在海邊曲折的地方傳遞着無盡的詩意,更期待在何處尋問煉丹的祕密。

賞析

這首作品描繪了詩人對自然美景的細膩感受和對生命流逝的感慨。詩中,「妒花暝雨」與「隔水殘紅」共同營造了一種朦朧而悽美的意境,表達了詩人對美好事物易逝的哀愁。後兩句通過「夢破三更」與「香來一樹」的對比,巧妙地描繪了從夢境到現實的轉變,以及自然之美的無處不在。結尾處,詩人表達了對生命長存的嚮往和對煉丹術的神祕好奇,增添了詩歌的哲理深度。

陳獻章

明廣東新會人,字公甫,號石齋,晚號石翁,居白沙裏,學者稱白沙先生。正統十二年,兩赴禮部不第。從吳與弼講理學,居半年而歸。筑陽春臺,讀書靜坐,數年不出戶。入京至國子監,祭酒邢讓驚爲真儒復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檢討,乞終養歸。其學以靜爲主,教學者端坐澄心,於靜中養出端倪。蘭溪姜麟稱之爲“活孟子”。又工書畫,山居偶乏筆,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時呼爲茅筆字。畫多墨梅。有《白沙詩教解》、《白沙集》。 ► 21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