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少保誠庵朱公歸葬郴陽適會憲長陶公遣生員陳諫偕景暘往祭其墓遂並以公意作詩贈之
銘旌前日別金臺,故吏門生安在哉。
黃葉孤村荊桂老,青山連騎越香來。
人思舊德聞吹笛,鳥避新阡下啄苔。
欲了平生功德狀,到時須打墓碑回。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註釋
- 銘旌(míng jīng):古代出殯時在靈柩前樹立的旗幡,用以標誌死者的官職和姓名。
- 金臺:指朝廷或皇帝的居所。
- 故吏門生:指曾經爲官的人及其弟子或追隨者。
- 黃葉:秋天枯黃的樹葉,常用來象徵衰老或凋零。
- 孤村:偏僻孤寂的村落。
- 荊桂:荊棘和桂樹,這裏可能指故鄉的植物。
- 越香:越地的香氣,越地指今浙江一帶,這裏可能指來自遠方的香氣。
- 新阡(xīn qiān):新修的墓道。
- 啄苔:鳥類啄食墓地上的苔蘚。
- 功德狀:記錄死者生前功德的文書。
- 墓碑:立在墓前或墓後的石碑,用以記載死者的生平事蹟。
翻譯
銘旌在前日告別了金臺,曾經的官吏和門生如今何在? 黃葉飄落的孤村裏,荊棘和桂樹已顯老態, 青山連綿,越地的香氣隨騎兵而來。 人們懷念舊時的德行,聽到笛聲便想起往事, 鳥兒避開新修的墓道,下到地面啄食苔蘚。 想要完成記錄平生功德的文書, 到時必須從墓碑上取回。
賞析
這首詩是明代詩人陳獻章爲太子少保誠庵朱公歸葬郴陽所作的贈別詩。詩中通過描繪銘旌別金臺、黃葉孤村、青山連騎等景象,表達了對朱公的深切懷念和對往事的追憶。詩中「人思舊德聞吹笛,鳥避新阡下啄苔」一句,巧妙地運用了吹笛和鳥啄苔的細節,增強了詩歌的感染力。結尾提到要完成朱公平生功德的記錄,體現了對朱公功德的肯定和尊重。整首詩語言凝練,意境深遠,情感真摯,是一首優秀的贈別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