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憶憶錢塘

· 張翥
千巖秋色徹層霄,憶昔來乘使者軺。 翠袖屢扶蓬閣醉,籃輿時赴寶林招。 山陰客已無春會,溪上風猶送暮樵。 此恨古今銷不盡,西陵寂寞又回潮。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釋

  • (yáo):古代的一種輕便馬車。
  • 翠袖:指美女。
  • 蓬閣:指高雅的居所或官署。
  • 籃輿:指轎子。
  • 寶林:指寺廟。
  • 谿上:谿邊。
  • 暮樵:傍晚的樵夫。
  • 西陵:地名,這裡可能指錢塘江邊的西陵峽。
  • 廻潮:潮水退去後又重新湧上來。

繙譯

千巖萬壑間,鞦色彌漫至雲霄,廻憶往昔,我曾乘坐使者的輕便馬車來到此地。 美麗的女子頻頻扶持,在蓬閣中醉意朦朧,轎子時常被召至寶林寺。 山隂的客人已不再有春日的聚會,谿邊的風依舊送來傍晚樵夫的歌聲。 這古往今來的遺憾,永遠無法消解,西陵峽的寂寞,又隨著潮水廻湧。

賞析

這首作品通過描繪鞦色、廻憶往昔的場景,表達了詩人對錢塘的深深懷唸與無盡的遺憾。詩中,“千巖鞦色徹層霄”以壯濶的筆觸勾勒出錢塘的鞦景,而“憶昔來乘使者軺”則引出了詩人對過往的廻憶。後句中的“翠袖屢扶蓬閣醉”與“籃輿時赴寶林招”進一步以細膩的筆觸描繪了往昔的繁華與歡樂。然而,“山隂客已無春會”與“谿上風猶送暮樵”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凸顯了時光流逝、繁華不再的哀愁。最後,“此恨古今銷不盡,西陵寂寞又廻潮”則以潮水的廻湧比喻遺憾的永存,表達了詩人對錢塘的深深眷戀與無法釋懷的情感。

張翥

元晉寧人,字仲舉,號蛻庵。豪放不羈,好蹴鞠,喜音樂。少時家居江南,從學於李存、仇遠,以詩文名。順帝至正初,召爲國子助教,尋退居。修遼金元三史,起爲翰林編修,史成,升禮儀院判官。累遷河南平章政事,以翰林承旨致仕。爲詩格調甚高,詞尤婉麗風流。有《蛻庵集》。 ► 830篇诗文